疫情时期的“两会”热点

编辑日期:2020-05-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关于“民办教育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表示,“民办的教学机构,尤其是民办教育、幼儿园生存的困难,应该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在贷款上,在贴息上,甚至于在补贴上,能够对这些机构给予支持,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新高教集团董事长李孝轩建议,国家加大对民办教育的金融扶持力度,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营造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利环境。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健全财税金融支持体系,由地方政府联合同级金融机构引导金融资源向民办教育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委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表示,要完善民办学校投入机制。建立教育项目经费的补偿机制,参照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准定额、公办在编教师培训经费、校舍改造、设施投入等项目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教师吉桂凤建议,“要将国家关于民办学校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切实尊重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提出,“要继续提高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保护广大民办教育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亟待深入细致地做好新法新规的贯彻落实和地方政策的制定和落地工作”。

    二、关于“教育新基建”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提出,若想加快国家级教育云平台建设,教育的“新基建”要切实加快5G建设,从村村通走向户户通。第一,进一步规范在线教育服务市场,制定出台全国在线教育规范,持续推进各类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化水平和网络素养;第二,全面实行公益性学习资源和在线学习免费流量。

    管培俊、刘利民等16位政协委员提出,将教育专网建设列入国家教育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尽快立项并支持启动建设,重点研发计划中列入教育专网关键技术及其示范应用项目,加大资助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关于充分利用5G优势进一步推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的建议》提案中,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在乡村学校区域搭建5G微基站,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乡村学校5G网络覆盖,在网络基础建设和服务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第二,为乡村学校提供终端设备和资费补贴。第三,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对贫困地区进行政策倾斜和经费补贴。第四,支持民营教育企业开发5G和AI应用,进一步提高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保护知识产权,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关于加快制定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壮大数字经济的建议》中提到,“在教育培训方面,鼓励名校名师、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开展在线课堂,大力发展在线职业教育,帮扶各类重点群体提升业务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建议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在线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新型产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凭借成本相对较低、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成为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关于“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提出,根据此次抗疫经验,中西医应紧密结合,打造中国特色传染病急救体系,加强防控传染病专科基地、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建设支持力度,注重基层卫生力量的加强和全科医生的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涌天提出,从此次疫情可以看出,今后我们国家很需要与民众健康相关,特别是医学、生物等领域的人才。我国工业从中低端到高端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这些都是具有明显的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高校应及时进行专业配置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提出,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收到一定影响。高校毕业生主动适应就业创业新格局,一方面要维持推动双创带动就业,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校企协同育人,把学生的就业择业、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社会大系统,实现供求匹配同频共振。

    四、关于“公共卫生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认为,当前应理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体系。由国务院协调应急管理部和卫健委及相关部门,构建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理顺卫健委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关系,赋予国家疾控中心相关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

    清华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教授提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为主体的3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公共卫生法律框架。这些法律法规数量比较多,但目前尚缺少一部基础性的公共卫生法。从体系化、系统化角度来看,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法体系还是有一些弱项、短板、甚至空白。比如,对于应急响应的具体决策程序、公布形式、应急措施等,法律规定还较为粗泛,有待于细化。

    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李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种种现况提醒我们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这些医疗机构的诊治能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才此类软件配置,还亟待提升。怎样通过政策激励,让这些医护人才沉下去,并且基层医疗机构留得住,这都是需要进一步投入建设。

    五、关于“职业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宫明杰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需从以下四点出发:一是积极倡导“场景式培养”。引导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平台,推广“校中厂”“厂中校”等联合办学模式。二是大力实施“定制化培训”。双方可以建立长期合作,通过定期沟通、现场调研,有针对性地“定制”长期、系统、全覆盖的技能培训和提升计划。三是互动破解“课题化项目”。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充分沟通和探讨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拟定年度的课题攻关计划。四是逐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职业院校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及时转变学科设置。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赵平认为职业教育专业在动态调整,但新的专业在教学质量、评测体系、教学实践等方面还处于起步状态,师资“换血”应及时,需要在实践中予以完善,也需要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建立联动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特级技师姜涛认为制造升级迫切需要新时代“大国工匠”。目前装备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这对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得高技能人才匮乏问题凸显,特别是青年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技能人员成长通道不通畅、培养力度不够等方面。”就此他提出建议:加大政府对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机制,要求企业加大职业教育力度,采取税收补贴、提高专项支持补助力度等形式,推进装备制造业技能人员在职培养,创新高端装备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渭南市副市长高洁建议,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要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工匠之师”,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培养上扩大学校企业联合培养比重,改进职称评定的评价机制,建立薪酬激励机制,授予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打造一支知识深厚、技术精湛、实践能力突出的专家型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快育人模式变革,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就业环境、政策体系,加快特色专业职校品牌塑造,增强群众的认可度,营造良好的职教发展氛围。

    此外,今年各民主党派在提案中也特别关注职业教育。致公党中央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提案”中提议,出台关于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行政法规、规章,明确主体性质、出资方式、决策机制、合作方式、利润分配方式等。提案还建议,筑牢政策体系“压舱石”;加大招生制度改革,扩大招生自主权;由地方政府、职业院校、用工企业三方共同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加快职教园区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企业融合;对职业院校学生留在本地就业、创业给予优惠条件;重点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全“双师型”教师补充、培养新机制。

(摘编自校董汇微信公众号、雷锋网、新浪财经网、聚焦职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