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科的驱动因素与发展趋势

编辑日期:2020-11-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工商管理学科的界定

   工商管理学科的内涵可以定义为,“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的、研究企业在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应用性的学科”,或者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微观组织管理活动规律及技术的科学”。目前中国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管理学”门类下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是一个比较窄的口径,研究生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群下设10个专业。

   相比而言,国际上主要代表性国家关于工商管理学科的统计或界定要比中国宽泛很多。比如,美国高等教育统计学科分类(CIP)中的“Business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Services”(1991/2000)是一个学科群,其口径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学科门类,包含21个学科90多个专业,中国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及经济学门类下“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所属的若干专业也包含其中。

    二、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结其背后的规律可以发现,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全球化、政府监管政策调整、认证与排名是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最重要的几个驱动因素。

    (一)市场需求

   借助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总量于1894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美国商学院的大批兴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工业化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而包括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在内的亚洲商学院的快速崛起,亦受益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增长。

    (二)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行业,工商管理学科更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先锋。商学院以其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相对独立灵活的决策机制,在高等教育机构全球化的进程中充当了“创业者”的角色,比如一流大学商学院合作开办的多个EMBA项目、全球25家商学院合作推出的管理硕士国际联盟项目、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与20多家商学院发起成立的全球高端管理联盟、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商学院的多校区办学模式。

    (三)认证与排名

    在高等教育体系内,工商管理学科是受到外部认证和排名影响最大的。除了国家内部的认证排名以外,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AACSB、EQUIS等国际认证体系的推广及《金融时报》《商业周刊》等媒体和学术机构排名的推出,在推进工商管理学科办学质量提高和全球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国际认证与排名成为学生、家长甚至雇主衡量商学院办学水平与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参加国际认证与排名使商学院更加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标杆学院,追求更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办学质量和学校声誉得到提升。

    (四)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组织保障——商学院的治理结构

    工商管理学科在过去100多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作为其组织保障的商学院的发展。欧美商学院发展模式有很大不同,欧洲独立商学院居多,美国商学院则绝大多数隶属于大学,但共同点都是商学院享有比较大的办学自主权。

    1.商学院与大学的关系

   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工商管理因其实践相关性和弱科学性的特点,与其他基础学科的矛盾长期存在。美国大学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将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区分开来,赋予商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工学院、教育学院、社会工作学院、设计学院等专业性学院以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比较好地解决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矛盾。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需要,美国许多大学又出现了商学院与大学其他学科在研究和教学项目上合作融合的趋势。

    2.商学院的财务资源

  商学院的独立性依赖于其财务资源的获取方式。相比于基础学科,商学院的财务来源更少地依赖政府资源。美国一流商学院财务来源雄厚,校友和社会捐赠、MBA等项目学费、高管培训收费、出版收入等是主要来源;欧洲商学院财务来源相对单一,受教学项目需求变化的影响更大。公立商学院财务收入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学费收入,私立商学院则依赖学费收入、高管培训。

    3.商学院的教师构成及其评价

  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兼顾前沿研究与教学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需要,商学院大多通过长聘制加实践型、全职加兼职的多样化师资队伍来实现拥有研究、教学、实践“三项全能”型教师。长聘制教师主要以学术发表成果评价为主,实践型教师主要以教学效果评价为主。

    三、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变革速度的加快、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抬头,都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商学院跨学科人才培养创新

    1.教学内容

    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数字技术与专业结合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响应社会的需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开始开设会计与数据分析、财务与数据分析、金融科技、数据营销等教学项目,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为了使MBA学生投身科技行业做好准备,哈佛商学院对专长于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教学以及在数据分析的关键领域有建树的教师的需求与日俱增。过去几年哈佛商学院在课程设置中纳入了关于实验方法、数字化营销、科技战略等课程。在更多的商学院的课程中,与科技产业直接相关的课程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在战略、营销等传统核心课程中也加入了大量与数字经济有关的内容。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是商学院教学创新永恒的话题。一方面,在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时代,企业的变革成为常态,商学院培养的学生也应当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领导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除成熟的教学方法以外,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在教学中引入设计思维、跨学科学习等概念和方法,信息技术对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将是持续探讨的课题。

    3.MBA教育项目

  MBA仍是最受欢迎的管理教育项目,MBA申请人数在全球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特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一方面MBA教育受到很多批评,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市场变化、商学院财务压力等原因,美国管理研究生教育市场上大量的专业硕士项目兴起,包括管理学硕士、会计硕士、数据分析硕士等。

    4.老龄化与终身学习

    在老龄化的背景下,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在主要发达国家,2007年出生的孩子有50%的概率将达到102-107岁,退休后的人生安排成为老龄化社会的重要课题。已有商学院开设与人生规划和退休安排相关的培训项目和课程。

    (二)科学研究

   一方面,工商管理学科应用性和多元学科基础的特点,使其在跨学科合作研究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之前学科内部功能融合的交叉研究相比,未来工商管理学科研究将更多地跨越学科边界,比如,工商管理学科与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将极大深化管理中的“行为研究”。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工商管理学科学术领袖呼吁学者走出象牙塔,关注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做负责任的管理研究。工商管理学科与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国际关系、环境科学等学科合作,帮助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发展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应对全球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加大、全球治理等许多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关于中国工商管理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

    根植于中国企业实践的沃土,工商管理学科因此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需在学科评价体系、商学院治理结构、学术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

    (一)完善学科评价体系,鼓励多样化的学科发展模式

   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依据其人才培养项目的层次、结构、规模和科学研究的定位来确定不同的使命和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了鼓励多样化的学科发展模式,在学科评价体系建设上,一方面政府背景的学科评价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办学模式有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应鼓励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参加由独立的第三方举办的国际认证和排名,允许市场化的声誉机制发挥作用。

    (二)完善商学院治理结构,更快速地回应社会需求

    基于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和一流商学院的发展经验,商学院需要更关注企业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人才和研究的社会需求给予更及时的回应。因此,商学院需要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学院治理结构中应当引入利益相关者参与。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特色化创新

   工商管理学科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不同类型、学位教育—在职培训—终身学习不同形式的教育项目。商学院应当根据各自的使命、发展定位、资源条件选择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战略,通过某些项目的创新建立品牌和社会声誉。

    (四)完善学术评价制度,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繁荣

   商学院不仅要鼓励以学科为基础的学术研究,也要鼓励关注影响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应用性研究,更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跨学科的探索性研究。学术评价制度和考核体系需要探索和完善分类管理,发挥国内外同行学术共同体的作用,避免“一刀切”“唯SCI”的单一评价体系和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

(摘编自《大学与学科》2020年第1期  作者:伊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