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适学课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

编辑日期:2020-06-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近十年,世界各国纷纷提出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职业教育工作者也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现实困境:适学课堂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诉求

    当前,中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化,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有效指导,教学变革程序化和模式化问题依然存在。中职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学科为中心”,不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高阶思维发展,学生几乎没有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在面对真实问题时束手无策。

    2016年,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及首批5门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的公布,是中职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对培养目标的整体描述,是课程改革的依据。课程改革应该从“学科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课堂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载体,应该从关注如何“教”向如何“学”转变,从关注教得好、考得好向学得好、素养高、品格优转变。

    二、时代召唤:适学课堂是信息化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

    中职“适学课堂”是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进行的一项教学变革,其核心内涵涉及三个方面。

    首先是适合学生。“适学课堂”适合中职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心智能力快速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自我展示意愿强烈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时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让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构建者。

    其次是适合学法。适学课堂”关注的不是学生有没有“学会”,而是有没有“会学”。“适学课堂”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学情和具体学习内容,利用信息学习手段,真实高效地开展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元学习能力,强化学习的责任感。

    再次是适合学材。适学课堂”强调教学要依据具体学科的培养目标,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组织形式。

    中职“适学课堂”的实质是将建构主义等先进教学理念引入课堂,建构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共同体,组织多种学习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其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为学而教”和“多学少教”的课堂,是深度教学的课堂,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学生素养。

    三、走向适学:适学课堂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追求

    核心素养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关注学会了什么,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与情感状态。学生不仅要学到书本知识、符号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合作,学会探究问题。

    (一)“少教多学”:进行“有限教导”,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

    传统课堂上,教师讲得非常全面、细致,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放过对任何一个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于容易,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未来社会会不断出现许多新型岗位、新型技术,要能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就必须要掌握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掌握学习的方法。“适学课堂”是“少教多学”的课堂,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导。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心智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处理新问题的方法。

    (二)“为学而教”:进行“多元教导”,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适学课堂是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核心素养的形成在于学生是如何学到知识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其中的情感状态。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必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以及学习活的知识。而教师灵活化的“多元教导”,则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

    “适学课堂也是深度教学的课堂。适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全景立场”让学生去比较、判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比较、批判、包容、接纳,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发展“理性精神”“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理念发生了变革,使得“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适学课堂”的诞生凸显了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变革的重点和焦点,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摘编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汤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