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回顾与前瞻

编辑日期:2020-06-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我国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在西方则可以追溯至古希腊乃至更早。在先秦和古希腊,跨国“游学”和“游教”之风盛行。学生为接受高等教育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留学,学者出于传播学问的目的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讲学的现象,伴随着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进程。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在我国国家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服务国际国内大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不断向前发展,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也是全球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国之一,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及其他机构的国际科研合作迅速发展,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蓬勃发展,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推动现代化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平等交流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中的平等交流,强调各国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强调交流的平等互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始终强调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平等交流,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维护教育主权。我国还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不断扩大国际高等教育援助,加大与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与过去有的国家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中强调政治动机、注重高等教育交流为本国政治经济利益服务不同,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援助和“一带一路”高等教育行动中强调平等交流、互利互惠,得到了受援国的广泛尊重和高度认可。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不是单向交流,它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力求引进与输出相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引进”,包括输出留学生、引进教育资源、在境内举办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也包括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理念和经验、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等等。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中的“输出”,包括招收留学生、输出教育资源、在国外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和项目、输出高等教育理念和经验、传播知识和中华文化,等等。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我国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中坚持引进与输出相结合原则,积极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一个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高等教育要积极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推进对外开放。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扩大和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实行积极主动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形成高等教育全面开放新格局,也有利于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开拓广泛的发展空间。

    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博采众长,借鉴国外有益的高等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另一方面,要加强统筹谋划,扩大与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稳步推进高校境外办学。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伴随着艰难曲折,在特定时期甚至出现过停滞、反复和倒退的现象。近年,世界范围内出现一股逆全球化潮流,对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20年严重的全球性新冠疫情,更是使得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雪上加霜。未来一段时间,留学教育、合作办学、国际学术流动、国际科研合作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衰退。为了因应新的形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对象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加强与更广泛国家的交流合作,特别是要拓宽学生出国留学、高校国际科研合作的目的地国的范围,避免将目的地国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

    开放带来繁荣和进步,封闭则会导致落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经历短期的艰难曲折后,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促进人文交流、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是一项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愈是面临困难愈是需要坚持。

(摘编自《教育发展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