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科课程教学质量的追踪研究

编辑日期:2021-05-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试图通过学生调查呈现学生视角下大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全貌。但学生调查与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关系是什么?基于学生调查反映的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如何?

    一、基于学生调查的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依据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角色,现有基于学生调查的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可分为“辅助管理”“消费—服务”和“学生主体”3种模式。

    “辅助管理模式”是指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课程、改进下一年度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评价。参与评价的学生并非评价的直接受益者,课程教学改进与学生发展并无直接联系。“消费—服务模式”将学生看作大学课程教学的消费者,认为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任务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期待和要求。“学生主体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感知,还关注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自身在学习目标、学习收获、学习行为等方面的感知。

    二、基于学生调查构建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国内外为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开展的学生调查,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反映课程教学质量的工具内容方面仍有不足。充分利用学生调查在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需厘清以下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学生调查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关系。在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调查并不是唯一可以提供循证的途径,但它有着独特的功能:既是证据,也是针对教学目的、过程及成效的对话和反思。通过学生调查,学生可将自身在课程教学参与中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部分呈现出来,使教师和学校得以了解自己看不到的“隐藏区”。学生调查与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对话,可获得多视角证据并进行“视域融合”,从而呈现教育本质下的本科课程教学质量的真实状况。学生调查作为一种“自评”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身在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填答问卷反映自己的课程学习经验和在校学习过程。

    第二,剖析本科课程教学质量的内涵要义,基于学理性和我国高等教育现实特征,构建更为完善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分析框架,并确定学生调查的内容和测量题项。通过学生调查构建“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学生感知的学习目标方面,以读写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认知能力反映工具性、社会性和主体性要求;在教育过程方面,以学生投入的主动学习、生生互动以及教师/学校投入的课堂讲授、师生互动、在线教学,反映高质量课程教学所必须的基础性、挑战性和创新性要求。

    三、学生调查中的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水平与变化

    借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CCSS)项目相关数据分析可知,推进不同层次院校的特色化发展,对于本科课程教学质量的观测和评价也应分类进行,才能发掘各类型院校的优势和不足,有的放矢地提出改革建议。

    (一)非顶尖高校的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收获关系更强

    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到“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再到普通高校这3类高校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收获的相关性分析中,课程教学质量各指标与学生学习收获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强。说明比起“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另两类高校的学生更依赖于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成长和发展,本科优质课程教学建设对于另两类高校而言更为关键。

    (二)高阶认知和问题解决训练显著提升,读写能力训练不足

    在高阶认知能力培养上,2011年以来,全国本科院校得分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说明本科课程教学对学生高阶认知能力的重视和培养逐年增强。分类型来看,不同类型高校之间区分度不大,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得分相对较低,说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课程教学对学生分析、评价、整合、运用、创造知识的训练相对不足。

    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上,2011年以来,全国本科院校的得分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说明本科课程教学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也在逐年增强。分类型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课程要求得分明显高于其他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区分不大,说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更加鼓励学生提出研究问题,训练学生通过严谨逻辑思考、收集相关证据周密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写能力的培养方面,2011年以来,全国整体水平在波动中缓慢提升,说明近些年来高校课程教学对学生阅读、写作的训练更加重视。分类型来看,普通高校课程教学的读写能力训练水平相对低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读写能力培养上提升速度较快,近两年来已接近“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水平。

    (三)学生主动学习和生生互动水平明显提升

    在学生主动学习方面,2011年以来,全国整体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说明全国本科课程教学在激发、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方面有明显成效。分类型来看,各类高校水平接近,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表现较差,普通高校表现稍好。

    在生生互动方面,2011年以来,全国整体水平也呈显著上升趋势,说明全国本科课程教学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打造学习共同体方面稳步提升。分类型来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表现接近,普通高校表现要好于“双一流”高校。

    (四)课堂讲授和在线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师生互动不足

    在课堂讲授方面,2013年以来,全国本科课程教学的得分呈显著上升趋势,说明本科教育的教师更加关注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志趣、鼓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分类型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表现更好,普通高校次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表现相对较差,说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努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和投入课程教学改革。

    师生互动方面,2014年以来,全国本科课程教学得分变化不明显,甚至有轻微下降,说明全国本科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学习对话、教师为学生指导学业情况等方面,仍然没有大的改善。分类型来看,普通高校在师生互动方面的得分始终高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得分提升幅度较明显。

    在线教学方面,2016年以来,全国本科院校的得分也呈稳步提升趋势,说明近年来各高校都加强了在线教学平台建设,鼓励混合式教学等改革。分类型来看,普通高校得分显著高于“双一流”建设高校,这说明普通高校更重视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学资源,更鼓励学生使用在线学习方式。普通高校学生使用在线学习方式的频率更高,也间接反映出在线学习方式为普通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校外优质课程资源的机会。

    四、结论与讨论

    第一,学生调查只是评价大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视角和途径,它是否反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取决于调查目的、内容、程序、结果运用等多个方面。学生调查在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应扮演证据(反映教学成效)、对话(促进教学双边理解)和反思(师生成长自省)三重功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完善学生调查的工具内容、程序和步骤,才能真正发挥学生调查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

    第二,在中国教育情境下,大学课程教学质量并不能简单地“以学生为中心”,而应强调学生学习与教师/学校发展、个体自我实现与社会进步、微观教学与宏观人才培养之间的“互惠同构”,即“以学为本”。

    第三,从不同指标上看,全国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主要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但也存在短板。多年数据连续性变化显示,本科院校课程教学的高阶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学习、生生互动、课堂讲授、在线教学6个指标整体呈显著增长趋势,读写能力训练在波动中微弱提升,师生互动得分则基本稳定不变,说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但仍应努力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在线教学水平。

    我国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变化、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本科课程教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在我国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调查工具,呈现学生学习的质量视域,帮助学校、教师和学生达到有效“自评”和精准改进的目的。

(摘编自《新华文摘》2021年第9期  作者:黄雨恒 周溪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