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教动态 > 理论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

编辑日期:2019-01-16 作者: 阅读:1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技术驱动的教育变革在很大意义上已超出技术的范畴,而对这些深层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将是决定人工智能在教育上乃至在未来社会能够走多远的关键。

    一、“替代人脑”: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流水线一样的教育形态终将消失,但教育仍将存在,只不过重心转向了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工作,转向人自身的成长和完善。从实践中看,教师的某些工作正在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或被人工智能取代,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智能批改作业、批改作文、针对性的辅导等,通过千万量级的数据,在帮助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方面,人工智能都比人做得好。

    二、“人机一体”:教育的方式和性质将如何改变

    所谓“人机一体”或“人机融合”,是指随着纳米技术、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从生理、肉体上与机器合为一体,实现了“人的机器化”和“机器的人化”。通过机器与人脑的联结而实现的“意识传导”将会对教育方式进而对教育的性质产生的影响。

    学习,将不再只是人脑的机能,受限于人脑的容量、接受程度、生理特征等自然性基础,受制于人的时间、精力和体力限制,而是有了质的飞跃,人脑和电脑、互联网等可以直接连为一体,直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实现、达到历史上从来不可想象的超能力。

    三、“失去控制”:如何保证教育的价值选择和方向

    当人工智能高度自主、人无法洞悉并随时可以调节它的时候,人工智能教育对学习者的引导改变,支持虽然存在,但由它所提供的这种“教育”的价值方向难以完全保证。这一“失控”的可能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技术发展的快车道上,要有来自技术以外的诸如法律政策媒体监督、舆论审查、伦理宗教等各种形式的规制和引导,做到“道”在“魔”先,才能保证人工智能服务于教育和人生,而不是相反。

    四、“道德难题”:教育将面临怎样的伦理抉择

    人工智能将有可能从根本上瓦解和颠覆原有的伦理秩序,制造了传统的和现有的伦理框架无法解决的道德难题。教育不仅要对这些困惑和难题做出正面回应,同时,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过程中本身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道德难题。

    在积极推进教育智能化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审慎和理性、尝试和反思、有限运用和多角度思考的态度,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应当从理念、技术、方法层面,逐步研究、探索,解决已有的问题。

(摘编自《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  作者唐汉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