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教动态 > 理论摘要

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的三重逻辑

编辑日期:2019-04-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文章概要:高校专业动态调整遵循高深知识的内在发展逻辑、经济社会的外部需求逻辑、学生个体的自我成长逻辑等三重逻辑。专业动态调整本质是三重逻辑的耦合。三重逻辑的耦合规定了专业动态调整的目标、依据、动力和着力点,构建常态机制保障三重逻辑的耦合,进而推进高校专业动态调整。

     一、遵循高深知识内在发展逻辑

    (一)专业与高深知识的关系

    高深知识滋养孕育了专业。专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以高深知识为其基本要素。专业以高深知识为基本材料组织实施人才培养。

    (二)高深知识的内在发展逻辑

    高深知识的学科分化发展逻辑是通过学科分化促使以学科为载体的高深知识不断生产创新。高深知识的学科渗透、交叉、融合发展逻辑是以学科为载体不断细分的同时,又表现出交叉、渗透、融合的内在发展趋势。高深知识全面整合的发展逻辑是通过构建集政府、企业、大学与社会公众于一体的超学科创新生态系统,以解决复杂问题为导向,全面整合多元知识,实现高深知识的整合和再创新。

    (三)专业动态调整的高深知识逻辑

    首先,专业动态调整遵循高深知识分化、综合及全面整合的发展逻辑。专业动态调整要打破学科界限,通过跨学科课程设置和调整促进跨学科专业的形成与发展。其次,专业动态调整遵循高深知识持续发展创新及其转化逻辑。高深知识与普通知识不同,它有无限的聚焦和扩展的趋势。专业的动态调整应及时更新、补充由高深知识构成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二、遵循经济社会外在需求逻辑

    专业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专业因应社会需求产生和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引领社会变革;专业办学资源源于经济社会的供给。

    经济社会的需求特征:地域差异性、历史阶段性、主体的多元性。

    专业动态调整的社会需求逻辑:一是要遵循社会需求的差异性,注重发展与地区经济相匹配的特色专业;满足社会需求的历史阶段性,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内容。二是要协调多元主体需求和作用,即协调好政府、市场、准大学生在专业调整中的不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

    三、遵循学生自我成长逻辑

    (一)专业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是专业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专业教育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进入社会职业的必要准备,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流动的重要条件。

    (二)学生需求的差异性特征

    首先,学生需求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在认知类型差异、认知水平差异和对于自我成长期望的不同上。其次,学生需求的阶段差异性。学生对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认知以及对自我成长期望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都会发生阶段性转变。

    (三)专业动态调整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首先,专业动态调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其次,专业动态调整要尊重学生再次选择专业的权利。

    四、遵循三重逻辑的耦合

    专业动态调整本质是高深知识逻辑、学生个体需求逻辑、经济社会需求逻辑的耦合。

    (一)专业调整本质是三重逻辑的耦合

    首先,任何层次类型高校专业动态调整都遵循三重逻辑的耦合。高深知识发展、学生个体需求、经济社会需求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关联的统一于专业系统。其次,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因自身专业发展定位及学科发展特色和优势、所处地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及面对的学生个体需求的不同,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呈现差异性和多样性。

    (二)三重逻辑的耦合规定了专业动态调整的目标、依据、动力和着力点

    首先,为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指引方向,即适应与引领高深知识未来的创新趋势、学生未来的成长需求和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需求。其次,为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提供依据,科学合理预测未来三者耦合发展趋势,据此做出预知性专业调整。再次,为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提供内外部动力,推动高校与经济社会、学生之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充分有效互动。另外,三重逻辑的耦合为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提供基本着力点。

    (三)构建常态机制保障三重逻辑耦合

    首先,构建高校自主决策机制是三重逻辑耦合的基础。其次,学生选择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是三重逻辑耦合的动力。再次,构建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保障三重逻辑耦合并引导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方向。另外,各主体信息共享、积累机制是三重逻辑耦合的保障。

(摘编自《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  作者:张德祥 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