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教动态 > 理论摘要

论职业教育的消费价值及其政策意蕴

编辑日期:2019-05-15 作者: 阅读:1
【字体:

摘要中国现阶段总体上已进入消费社会,消费者从聚焦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转向更加注重象征价值,消费的目的由主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转向更加注重身份建构以及社会地位提升。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消费行为,学生是职业教育的第一消费主体。然而中国职业教育象征价值低,吸引力欠缺,呈现出政府重视、民众轻视的不平衡状态,不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造成这种撕裂的重要原因是政策设计罔顾学生作为职业教育首要消费者的事实、权利与需求,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低等社会身份建构的固化歧视,以及学生家长对接受职业教育的负面认知等。基于此,应从消费视角对有损职业教育形象的政策制度重新检视,注重内涵建设以改善学生消费体验,优化结构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强化媒体正面宣传,进而重振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信心。

    一、消费社会中职业教育的基本使命

    (一)消费是个人建构社会身份、自我实现的通道

    1.消费意义与性质的嬗变。消费具有开放性与多元性:一是消费的符号化;二是消费成为精神娱情;三是消费被看作一种投资;四是消费的个性化凸显。

    2.消费的核心指向是物品的象征价值。消费从对物的使用转化为对意义象征的追求,消费品被打上了某种声誉、地位的象征印记,其功能性作用已不是核心的价值指向,重要的是它所表征的衍生意义。

    3.消费是人主体性生成的基本途径。消费不仅仅是消耗物品的活动,而是主体主动地、个性化地、创造性地建构意义的活动,是个人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价值的过程。

    (二)消费社会中职业教育的使命转换

    为了因应消费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内涵与使命应及时转变,最重要的是确立三大理念:

    1.学生是职业教育第一位的消费主体。其含义包括:(1)学生的身份由“产品”转变为“顾客”。(2)接受职业教育由被动转向自主选择。(3)职业教育的重心应由企业转向学生。

    2.接受职业教育意味着消费其象征价值。在消费社会,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与象征价值的二元属性。不论学生是否乐意,他们进入职业院校既习得了某种工作技能,也获得了特定的社会形象与自我概念,即消费了职业教育的象征价值。

    3.正向社会身份建构应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消费社会,职业教育若要具备吸引力就必须确认、重视社会身份建构的客观事实,统筹平衡发展工作技能与建构社会身份这两个异质目标,从而有效助力学生的正向社会身份建构,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

    二、对消费社会中职业教育象征价值的判断

    在消费时代,象征价值是整个职业教育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历史观念贻害以及现实认知固化,我国职业教育的象征价值总体上偏低,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二流教育”,对学生的身份构建与心理体验难以提供积极的回报,具体表征为以下三种现象:

    (一)职业教育自诞生以来一直被认定为“次等教育”

    (二)接受职业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阶层固化”

    (三)公众对职业教育消费价值的贬斥

    三、影响职业教育消费价值的政策意蕴

    我国出台的各种针对或涉及职业教育的政策,虽然目的是重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但由于政策设计单方面指向经济发展与就业市场的需要,没有关注到消费者对消费品符号意义的需求与追捧,忽视学生作为消费者的需要,致使这些政策的效果未达到初衷,反而稀释了职业教育的象征价值,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

    (一)中职教育免费政策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工作的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第二学期起,对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随后将范围逐步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含乡镇)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消费社会,免费有质量低劣、消费陷阱的嫌疑,因而强化了公众对职业教育是此等教育的符号认知。由此可见,中职免费政策背离了消费社会中公众教育消费的指向与期待,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中职陷入生源困难的恶性循环。

    (二)职业教育招生政策

    从2010年开始职业院校陆续推行自主招生、注册入学,然而事实上注册入学演变成了职业院校补充生源空缺的通道,使招生从“低分数入学”演变成“无分数入学”。这更加强化了公众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担忧和鄙夷,致使其社会认可度越来越低。

    (三)保持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的政策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等政策文件都要求普职比需保持“大体相当”。事实上,该政策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甚至导致部分中职学校进一步降低招生门槛,恶化了生源质量,加剧了各地中职学校之间的招生角逐。

    (四)不允许职业院校升高升本政策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均强调现有专科高职不升格为或并入普通高校。现有体制虽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升入本科院校深造设置了通道,但名额非常有限,且不能升入高水平的本科院校。这与公众的教育消费诉求相背离,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缺失的格局下,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因素。

    四、提升职业教育象征价值的有效路径

    针对已有的问题与不足,以下几方面是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形象与吸引力的主要发力点:

    (一)政策设计应确认学生的消费主体地位,兼顾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强化内涵建设,改善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消费体验

    (三)优化职业教育组织结构,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注重宣传与舆论引导,努力塑造职业教育的正面形象

(摘编自《江苏高教》2019年第2期  作者:赵蒙成 刘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