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教动态 > 理论摘要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分析维度和变迁趋势

编辑日期:2019-05-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迅猛发展之时,就是其内外部关系中各种矛盾冲突充分显露之日,亦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容易迷失、历史方位亟待厘清之际。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可以从时间、空间及文化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来说,自1895年以来,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发生持续、快速甚至断裂式变迁,就其总体趋势而言,在时间维度从古今冲突转向古今会通,在空间维度从中西冲突转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维度从文化冲突转向文明融合。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方位的变迁动力日益依赖内外部诸种力量的合力,历史方位的定位方式应当且已经逐渐从依附走向自主。

    一、作为时代命题的历史方位

    研究、探索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确定历史方位有助于确立认识和评价高等教育的立体坐标。其次,研究、反思、厘清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有助于明确发展方向、坚定发展道路、创新中国特色、凝聚发展自信。

    二、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方位的分析维度

    (一)历史方位的时间维度

    一是高等教育起源、初生的时间节点。二是转折性变革的时间节点。三是从国际比较、地区比较的角度表征发展程度、建设水平的时间节点。

    (二)历史方位的空间维度

首先要分析特定高等教育系统所处的绝对空间位置。其次要关注基于绝对空间位置的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最后,要分析高等教育中心(或重心)在不同空间之间的转移。

    (三)历史方位的文化维度

    首先要理解类型繁多的文化模式与高等教育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次要理解文化转型与高等教育模式变革之间的实践案例和逻辑关系。第三,要理解文化差异与高等教育模式移植借鉴之间的实践表现和逻辑关系。

    三、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方位的变迁趋势

    (一)时间维度的变迁:从古今冲突到古今会通

    从时间维度探寻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对古今关系的认识和判断决定着中国的教育史观。借助对天人关系的抽象阐释以及对古今关系所做出的的不同定位,中国文化价值观得以生成。晚清以来,由于社会变革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的产生、变革与发展先后深受“信古、疑古、弃古、释古”四种观点的影响。其展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在不同时期的时间维度特征及其变迁趋势,即从古今冲突到古今会通,同时还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在确定自身的古今关系时,深受古今关系的影响,特别是深受中西关系的影响。

    (二)空间维度的变迁:从中西冲突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空间维度探寻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可以从4个方面解释:一是从空间广度来看,中国高等教育逐渐从以“中-外”关系为核心,进而扩大和提升为关注全球关系;二是从空间重心来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开始从重视西方转向同时重视发达的西方国家和发展中的“一带一路”国家,进而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从空间向度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始从单纯的教育输入转向教育输入与教育输出的协调平衡;四是从空间模式来看,中国高等教育逐渐从后发外生型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向后发内生型、进而向先发内生型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

    (三)文化维度的变迁: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

    从文化维度来看,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不断变迁的历程中,文化内容、文化实践和知识操作方式、文化特质及文化目标都面临着诸种亟待协调平衡的矛盾冲突。

    从文化内容来看,科学与人文之争一直存在。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心从人文到科学的转变,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首先是人文传统强劲、科学艰难崛起的阶段。其次是科学淹没人文的阶段。从文化实践和知识操作方式来看,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关系仍待协调。从文化特质和文化目标来看,高等教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矛盾关系仍然非常突出。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高等教育在确定自身历史方位时,面临三大问题:中国高等教育的民族性问题、世界性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

    综观上述变迁趋势,可以发现三大特点:其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历经百余年的变迁,尽管曲折颇多,但总体线索明确、特征和趋势明晰。其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方位不断变迁的力量,已经从主要依赖外部动力逐渐转向依赖内外部诸种动力的合力。其三,与历史方位的变迁相一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容应当且在事实上逐渐从以外部借鉴为主转向以内部创新为主,从依附走向自主。

(摘编自《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  作者: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