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教动态 > 理论摘要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社会筹资:经验、特点及趋势

编辑日期:2018-04-16 作者: 阅读:1
【字体:

    随着世界高等教育规模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成本递增使大学陷入经费不足的困境。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打破了过去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多元化经济筹措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摆脱财政困境的“通用规则”。2004年,约翰斯通(D.Bruce John stone)在高等教育国际会议上探讨世界高等教育财政问题时强调,慈善捐赠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渠道,慈善是高等教育可持续财政的重要补充,利用慈善捐赠来支持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有必要,并具有可行性。大学开展社会筹资从而获得自主性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日俱增,慈善捐赠已成为西方近十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西方高等教育发达的社会筹资实践经验对我国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解决财政挑战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社会筹资现状

    1.美国:社会筹资发达,高校间竞争激烈

    2.英国:筹资投入成本增加,高等教育捐赠文化明显改善

    3.欧洲其他国家:突破“福利哲学”,社会筹资概念得到认可

    二、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社会筹资的经验和特点

    1.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个人及组织向大学捐赠

    2.政府配比捐赠计划,产生双向激励效应

    3.大学基金市场化经营绩效显著,高校筹资成果倍增

    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社会筹资的发展趋势

    1.筹款运作:筹款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美国高等教育筹资专业化发展迅速,20世纪后,美国高等教育筹资呈现出三大发展特征:筹资越来越专业化,高校开始组建自己的筹资团队,不再依赖筹资公司;大学发展部门管理人员进入高校高级管理层;筹资项目多,项目设计与经营更加精细化,重点指向大额捐赠。如今,欧洲和其他国家高校筹资正在跟随美国高校筹资的发展轨迹,重视社会筹资的内外部条件建设,包括形成内部专业团队、维系外部社会关系和校友关系等。

    2.捐赠人动机:从“冠名”转向“合作”

    西方一流大学所获得的巨额捐赠或终身捐赠,其背后的动机虽然没有脱离渴望被社会认可,但已从“命名”方式转向理念实现层面的“合作”,捐赠者的行为更像是在投资某种价值理念。大学和捐助者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施善,现在大学更像是融资机构,大学的筹资项目越符合捐赠者的兴趣或理念诉求,就越容易建立捐赠关系。捐赠者通过大学捐赠实现个人创新的想法,与大学共同实现某种使命产生社会意义,从而获得社会或自我的认可,这是捐赠者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新一代捐赠者更富有冒险精神,愿意支持大学创新想法,比如支持一些跨学科研究项目等。大学与捐赠者的关系维系不再仅限于熟络和友好方面,通过挖掘和销售自身的“优势”和“理念”寻觅到愿意“合作”的捐赠者,构建长久的捐赠关系,已成为大学筹资的战略发展趋势。捐赠者动机转向“合作”层面后,筹资者帮助捐赠者寻找意义,同时与捐赠者建立信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论

    基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社会筹资发展经验,有以下几点启示:

    1.把大学筹资提升到大学发展战略层面,增加投入,提升筹资专业能力。

    2.完善制度环境,培育捐赠文化,活化筹款机制。

    3.建立投资风险责任机制,确保基金保值增值,扩大大学基金规模。

(摘编自《比较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作者:梁显平,洪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