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的发展与实践

编辑日期:2020-06-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高等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简称,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基本上都可纳入文科范畴。其中,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一、新文科的内涵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比如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可见,综合性、跨学科、融通性是新文科的主要特征。

    新文科建设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或拓展,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文理交叉、文医交叉、文工交叉等新兴领域。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是新文科建设的重点方向和主要目标。

    二、建设新文科的背景

    第一,从世界来看,世界的新变革呼唤新文科建设。新科技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产生持续引发着新的研究课题,促进文科学术视野的拓展和思维范式的变化,推动文科研究内容与方法的融合创新。文科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研究,只有积极地去“应变”“求变”,才能实现文科教育深刻而全方位的变革。

    第二,从中国发展来看,新时代呼唤新文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还要与时俱进推进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建设,这样才能在世界上立足、才能拥有话语权。高校要成为新时代中国先进文化创造弘扬传播的策源地,要加快文科发展的步伐,只有在“卓越”和“拔尖”中做得更好,才能让文科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方法论和指导思想的作用。

    第三,从教育来看,教育方针呼唤新文科建设。文科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审美情操、社会责任感等,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对于理工农医类教育而言,文科教育也是观照其发展的一盏灯塔,为其提供坚实的价值观支撑和伦理道德保证。

    第四,从方位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再局限于中国视野、中国格局、中国坐标,而是置于世界舞台、全球格局、国际坐标,不仅要参与国际竞争,还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治理,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标准的制定,要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有中国声音、中国元素、中国方案。

    三、如何建设新文科

     新文科建设的要义在于引领学科方向,回应社会关切,坚持问题导向,打破学科壁垒,以解决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为指归,重点工作则在于新专业或新方向、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建设新专业或新方向。一方面,要着力建设交叉融合新专业(新方向)。要以新的思路和跨界模式,探索建设适应引领时代发展的新专业(新方向),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推动现有专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的改革调整,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未来发展潜力提升。

    第二,探索新模式。首先要探索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本研贯通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整合服务于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一要实现高校与境内外教学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二要实现校政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培养质量。三要实现跨校跨院联合培养,探索双学位或主辅修、微专业的建设方法与实施策略。

    第三,建设新课程。一是要开发新课程,改造老课程。二是要编写新教材,补充新内容。三是要运用新手段,开发新思维。

    第四,构建新理论。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工作难度很大,需要执着探索和长期积累,目前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新时代对新文科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

    四、南方科技大学新文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新的育人理念,学校作为一所面向新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创新型理工特色大学,其新文科建设的重心被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为全校学生提供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覆盖性的一流通识教育。人文学院将文科通识课程分为三大类加以体系化建设:一是一般通识系列,如外语、艺术、写作与交流、中外哲学导论、古代史专题、科学与文明等。二是创新通识系列,如中外经典精读、数字语言学、想象力入门等。三是跨学科能力通识系列,如艺术设计的绘图解决、创新空间设计导论、生成式新媒体设计等。这些课程初步实施的效果明显,学生对文科通识入选课程的选修热情大增,不少课程选课甚至出现秒抢的局面。

    第二,根据学校的理工特色和智能时代的新环境,将文科学术研究定位在具有文理工交叉融合的特色科技人文研究。学校完全打破文科通行的研究机构封闭体制,实行领军教授为主的PI制管理,将自主项目、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三方面融为一体,整体推动科技人文特色研究的学术目标。并依此建设一系列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譬如智能语音实验室、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新媒体与视觉文化实验室等。学校还开展了诸如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文化研究、深圳城市创新空间研究等。

    第三,关于新文科的推动,要从更长远的意义上去考量它的未来。如果仅仅是从文科自身的学科修补去反思,或者从人才培养新平台的路径去改革,显然是不够的。我们也许更应该从未来智能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大学功能代际蜕变的前景,去关注新文科的长远可能。

注:根据《中国大学教学》、《探索与争鸣》、《中国科技论文》、《中国编辑》等相关文章综述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