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与经验

编辑日期:2019-09-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中等专业教育有序发展支撑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体系构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制度,并确定职业教育要服务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定位。第一个五年计划布局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为培养对接各项重点工程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国家配套建设了一批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等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体系构建,也成为今天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职业教育在恢复和发展中积蓄了助力改革开放的能量

    改革开放伊始,国家开始通过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来发展职业教育,强调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提前为经济结构变化培养训练专家和劳动后备军,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围绕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需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雏形开始显现。

    三、新世纪初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形成服务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

    进入21世纪,国家重视以专项引导为抓手,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职业教育逐步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21世纪初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面对人民大众接受教育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市场改革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逐步成为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和解决经济驱动力的重要力量。

    四、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支撑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特征逐步清晰,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新时代,针对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和结构趋优的“新常态”特征,要逐步形成高度匹配区域产业体系的院校集群和专业集群。

    五、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国家重视顶层制度政策安排,引导职业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二是在不同阶段重视发展不同层次类型的职业教育,构建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三是重视职业教育实践创新和改革探索,形成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的培养模式。四是重视先试点再推广的渐进式改革发展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效益。

(摘编自《教育与职业》2019年第19期  作者:郭文富 马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