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节选)

编辑日期:2019-11-15 作者: 阅读:1
【字体: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二)总体目标

    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

    (三)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建设。依据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设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不同类型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覆盖。

    ——坚持扶强扶特。着力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课程。重点支持已有建设基础、取得明显教学成效的课程。重视特色课程建设。

    ——提升高阶性。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突出创新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增加挑战度。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二、建设内容

    (一)转变观念,理念新起来。以新理念引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牢固树立“三个不合格”理念,竖起“高压线”,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书记校长不是合格的书记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

    (二)目标导向,课程优起来。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一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一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

    (三)提升能力,教师强起来。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高校要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实现教师职业培训、终身学习全覆盖。

    (四)改革方法,课堂活起来。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解决好怎么讲好课的问题。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五)科学评价,学生忙起来。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

    (六)强化管理,制度严起来。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重点严格课程管理。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对高校的生师比要求。严格执行课程准入制度。严格考试纪律,坚决取消“清考”。

    (七)政策激励,教学热起来。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内容制定激励政策。加大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

    三、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

    (一)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从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工作。

    (二)认定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四、组织管理

    (一)教育部负责统筹指导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三)高校要优化课程体系,做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规划。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立校内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健全支持政策,完善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要率先建设一流本科课程。

    (四)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加强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分类指导。

    (五)课程服务平台承担一流本科课程服务和数据安全保障的主体责任。

    (六)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统筹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各类资源支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地方高校统筹地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摘编自教育之弦微信公众号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