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VS大湾区:使命职责与区域格局的异曲同工之妙

编辑日期:2019-12-15 作者: 阅读:1
【字体:

    长江三角洲与粤港澳大湾区同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市场化程度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两大经济板块,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两大“引擎”。长三角与大湾区有着相似的地理条件、发展历程和产业基础,也有着不同的制度环境、区域范围和内部差异。下文将通过对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大湾区规划纲要》)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长三角规划纲要》),分析两者的异曲同工之妙。

    一、战略定位

    《长三角规划纲要》中,长三角的战略定位有5方面: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也有5方面: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一)同工之处

    第一,都肩负着国家使命。长三角和大湾区都要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成为全球重要创新策源地,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第二,都要率先践行新发展理念。长三角和大湾区都要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率先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

    第三,都要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长三角要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辐射亚太地区。大湾区要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辐射东南亚、南亚。

    (二)异曲之点

    1.承担使命各有侧重

    尽管都对标全球,但长三角更加突出“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增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持续提高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加注重打造“全能冠军”。大湾区则强调“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在不少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更加注重打造若干“单项冠军”。

    2.对外开放各有侧重

    尽管都注重“一带一路”对外开放,但长三角强调“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对外开放”,更侧重突出全区域和全面对外开放。大湾区则明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聚焦“一带一路”、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3.区域协作各有侧重

    尽管都强调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但长三角区域城市都位于中国内地,更侧重在保持现有区域治理框架、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为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更具备复制推广意义;大湾区的城市则包括港澳和珠三角内地地区,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约束,更加强调“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一些突破性的制度可能不具备复制推广条件。

    二、发展目标

    《长三角规划纲要》中,长三角的近期发展目标主要有6方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有效。

    《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大湾区的近期发展目标也主要有6方面: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协同创新环境更加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

    (一)同工之处

    第一,都聚焦相似的近期发展目标。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总体上都集中在区域协调、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改革开放等方面。

    第二,都明确了实现规划目标的同一时间节点。对于长三角“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和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的规划目标,二者都明确在2035年实现,正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二)异曲之点

    1.近期目标时间节点不同

    尽管近期发展目标相似,但长三角的时间节点为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正是“十四五”期末,也预示着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来实现。大湾区的时间节点为2022年,这个时间节点正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时,也正好契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

    2.近期目标详细程度不同。

    尽管近期发展目标相似,但长三角有更多的量化目标。相比较而言,大湾区的近期目标全部属于定性指标,表述也比较简洁。

    三、区域格局

    (一)同工之处

    第一,都遵循城市群的发展模式。长三角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认为是继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欧洲西北部、美国五大湖沿岸、英格兰之后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大湾区则被认为是继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目标定位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二者都遵循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第二,都着力于促进城乡协同发展。长三角与大湾区都注重将一体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其中,《长三角规划纲要》明确,通过着力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提升乡村发展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湾区规划纲要》也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珠三角九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都打造了一体化发展的“样板间”。长三角在沪苏浙毗邻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打造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大湾区则打造“1+2”的平台: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

    (二)异曲之点

    1.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特征不同

    长三角城市群的格局呈现“单中心+副中心+多节点”的空间特征,即发挥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快构筑上海大都市圈;同时协同提升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副中心的区域辐射作用和节点城市支撑作用,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大湾区城市群的格局呈现“多中心+多节点”的空间特征,即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步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和特色城镇。

    2.城市群发展的空间格局不同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圈层式格局。最内层是示范区,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组成,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间层是中心区,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最外层是全域,由一市三省41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

    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在空间格局上呈现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格局。极点带动是指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轴带支撑是指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3.区域发展机制侧重不同

    长三角重点强调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包括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等。

    大湾区重点强调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摘编自华略创智微信公众号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