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大中小学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问答详解

编辑日期:2020-03-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一、社会各界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意见》出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背景:

    一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二是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二、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三、《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做了怎样的规定?

    答:《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同时,要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别开,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

    四、大中小学各学段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各有特点,请问《意见》在劳动教育时间上是如何规定的?

    答:落实劳动教育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专门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大学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此外,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大中小学每学年设劳动周(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也是在课外集中安排。

    五、《意见》为什么突出强调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

    答: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相应地将劳动教育分为生产劳动教育和非生产劳动教育。考虑到劳动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意见》又将非生产劳动教育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前者注重在学生个人生活自理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之道;后者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三类劳动教育内容不同,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看,三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废。

    六、学校如何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答:《意见》明确提出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重要责任,主要任务是:第一,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第二,结合学段特点和所在地区实际,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注重有关劳动技能的学习;第三,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序安排学生的集体劳动;第四,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

    七、劳动教育重在落实,如何发挥评价、监督的促进作用?《意见》在这方面有些什么举措?

    答:《意见》侧重从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激励机制:一是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激发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使劳动教育评价硬起来。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劳动教育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被督导部门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推动劳动教育过程的反馈和改进。

    八、教师很重要,教人者要先受教。在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方面,教育部门有什么考虑?

    答:一是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有关部门将对劳动教育师资培养进行调研和规划。二是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三是对担任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九、下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意见》,教育部有什么打算?

    答:教育部将把劳动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来抓。

    一是细化顶层设计。依据《意见》,研究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细化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式、评价等,加强对地方和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指导和专业支持。

    二是加强制度保障。着力推动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从课程建设、资源配备、人力保障、管理考核等方面,构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实施机制。

    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职责,并积极争取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力量,推动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把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摘编自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