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新生院:八大学堂崭新亮相

编辑日期:2019-09-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与往年以学院为单位设立迎新点不同,在今年同济大学的迎新现场,同济大学新生院八大学堂崭新亮相。这是今年同济大学为适应当前“宽口径、厚基础”拔尖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构建“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联动”人才培养新体系而首推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每一名大一新生踏入同济大学,头上都不再有一顶“专业帽子”,而是属于某一专业大类,这在同济大学112年的办学历史上可谓开先河之举。

   一、八大名家坐镇

    为配合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施行,今年同济大学的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也相应“变脸”。今年同济大学的本科招生以十大特色试验班为主体,分别是5个工科试验班,涵盖“建筑城规景观与设计类”“土木与环境类”“智能交通与车辆类”“智能化制造类”“信息类”5个类别,以及医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各1个。

    这十大特色试验班的新生入校后,全部进入新生院所设立的八大学堂进行学习,由新生院统一进行教学管理和培养,实施学堂式管理。学生在第一学年主要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引导为主,以夯实一流本科教育基础。自大二起,这些学生离开新生院,开始进入各专业学院进行专业学习。

    同济大学新生院所设八大学堂分别为同心学堂、同德学堂、同舟学堂、同和学堂、济人学堂、济世学堂、济勤学堂、济美学堂。比如,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新生进入“同舟学堂”,工科试验班(建筑城规景观与设计类)、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与车辆类)新生进入“济美学堂”,理科试验班新生进入“同和学堂”,医学试验班新生进入“济人学堂”,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新生进入“济世学堂”。

    二、水课金课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拔尖创新人才作为自身的崇高责任和重大使命。作为面向2019级新生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同济大学今年成立的新生院,将在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促进通专融合。

    新生入校后,新生院统一进行教学管理和培养,在第一学年主要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引导为主,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对全体大一新生开放。在同济版的通识教育中,除了常规的板块课程外,通过优中选优,最终遴选一批带有“同济烙印”的基础专业课,组成通识教育的主干课程。

    作为新生院的先导实验,一年前,同济大学首设“新生院(筹)”,面向2018级“工科试验班”480名大一新生,涵盖了6个学院11个专业。围绕新生教育的特点,在整合资源、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建设特色课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特色探索。这一尝试带来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为了吸引学生在大一结束后选择本学院的专业学习,各学院都派出了最强的教师给新生院学生上课,有的学院书记、院长亲自担任班主任,各学院上上下下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通识特色课程

    “推进通识教育”,这两年来已在同济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中得以显现。自2018级起,同济大学通识选修课分为人文经典与审美素养、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社会发展与国际视野、科学探索与生命关怀四大模块。每个学生在培养期间至少要修满8或10个通识选修课学分,至少选修一门精品类通识选修课程,每个模块最多选修两门课程。

    为进一步丰富通识课程资源,学校还引进高质量在线通识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选择。通过超星平台共引进7门优质通识课程,校内配备教师及助教,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激活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同济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益创新和尝试。适应这一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同济大学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部和学院联合开设本科交叉课程,现已立项建设近百门交叉课程。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