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索

编辑日期:2019-10-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路径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围绕提升质量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这条主线,从供给端入手,通过全局性、系统化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活力,提升竞争力,以前瞻性、高质量引领供给调整优化,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加强优质供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元、优质的教育产品。

    (二)地方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从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经验来看,校地互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赢得尊重、获取资源、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径或关键路径。地方高校要在办学治校上实现“按需办学”,在人才培养上“按需培养”,在资源平台上实现“共享共用”,在科学研究上实现“应用研究”。

    二、厦门理工学院的实践探索

    (一)基础:构建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对接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着力提升契合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是构建与地方产业结构匹配的学科专业群,实现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集群对接和深度融合。厦门理工学院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厦门、辐射福建的定位,主动呼应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经济升级版”以及厦门“5+3+10”现代产业体系中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逐步构建了涉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包括机械与汽车、光电与通信、微电子等10余个专业群55个专业,形成了“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走上了差异化、特色化学科专业发展道路。

    (二)关键:实施校企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吻合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坚持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相结合,探索多种培养模式。一要与坚持与行业龙头企业“强”合作,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正确、规格前沿。厦门理工学院先后与宸鸿科技、冠捷科技、联芯、友达光电等行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二要坚持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实”合作。厦门理工学院基于人才培养的规律,不断深化本科生的校企“六联合”以及研究生的“六联二双”(“六联”即校企双方“联合制订培养方案”“联合选派师资队伍”“联合制定招生标准”“联合实施招生计划”“联合参与培养过程”“联合推动就业创业”,“二双”即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学生和员工双身份)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借鉴德国经验,探索“双元制”(校企两元合作)育人新模式;与全球触控行业龙头企业宸鸿科技集团联办“宸鸿新干班”,实行“双环境、双师资(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培养;深入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全校推广“卓越应用人才培养计划”;全国率先试行闽台“4+0”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三要坚持与行业龙头企业的“优”合作,促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载体:探索校企联办基于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的产业学院,着力提升融合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是校企联办二级学院以及产业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从源头上解决校企合作难的问题。厦门理工学院紧紧围绕并依托厦门市支柱产业及新兴战略产业链,紧跟产业发展,贴近行业需求,联合台湾交通大学、中华大学和冠捷集团以及一大批大陆光电与微电子企业,合办“光电学院”和“微电子学院”;应厦门时尚产业之需,校企打造中国第一所时尚全产业链的应用型学院——“时尚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海峡商贸学院等。

    (四)核心:建构跟进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课堂与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提升适切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构建课堂和实践教学体系。厦门理工学院紧紧围绕地方需求,立足应用,着力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岗位需求适配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一是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实现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二是以学生学习成果和国际认证为导向,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厦门理工学院借鉴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思想,反映“地方产业需求和学生学习成果”,将业界最新动态、生产线最新技术、招聘岗位最新需求、行业最新标准融入课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标准与调整原则面向职业和实践,形成突出专业伦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群或“企业课程”模块,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走进实验室,实现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组的实践育人模式。三是以共享共用思维为导向,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厦门理工学院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共建共享,引进企业研发、生产、培训等资源,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毕业设计和员工培训基地。

    (五)重心:实施助推地方创新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科研,着力提升贡献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是强化产学研合作,以应用科研提升教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解决教学中无法对接企业需求的瓶颈,反哺教学,培育大项目与大成果。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建设了首个福建省高校产学融合系统,开创性地设立“应用型研发先导基金项目”,为应用型研发项目提供前期科研经费支持,走出了企业在没有看到科技转化成果前不愿意科研立项和投入经费的困境。2016年以来,厦门理工学院发布政府及自主征集的企业技术需求300余项,投入2000余万元,培育15个先导科研团队,带动315名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累计为合作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7.196亿元。

(摘编自《教育评论》2019年第6期  作者:黄小芳 高葵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