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主导还是取法市场:应用型高校建设中的进退与摇摆

编辑日期:2019-11-15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进退与摇摆:应用型高校面临的难题

    (一)应用型目标的错位化、游离化

    在我国,追求提升办学层次或名声的高校不在少数。升格也并非意味着对应用型的否定,但却可能影响和阻碍应用型探索的进度与深度,甚至会改变应用型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因为无论是升格为学院还是大学,国家都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学术导向的标准和规定。《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学院和大学的设置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关于‘大学的设置标准’,在科研方面,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的硕士毕业生……”高校若想升格为大学,就必须按照上述学术要求调整办学目标,导致高校实际发展与应用型办学定位间的偏离。

    (二)应用型政策的被动化、功利化

    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计划和行动鼓励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支持应用型高校发展。部分高校并非积极主动地选择,而是被动地参与,即出于对政策和号召的被动响应,或对高校参与的从众心理,或抱着观望和试探的心态。还有的高校虽然积极主动参与,却并非希望借机实现办学转型,而是为了获得政策、计划或项目带来的实际利益。

    (三)应用型实践过程表层化、形式化

    从2009年以来接受过合格评估的200多所新建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评估专家反映最多也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应用型目标落实不到位,应用型建设表面化、形式化。一些高校将应用型停留在口头,实际办学中追求学术性,以学科和科研为导向。一些高校对应用型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导致思路、举措和行动未能同步跟进,在相关建设方面难有起色和收效。合格评估方案对应用型高校提出了系统化的指标要求,但新建院校整体上距此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学术与市场:应用型高校何以陷入困局

    (一)学术逻辑的先在性与基础性

    从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学术性(型)是最早出现并长期居于唯一或者支配地位的根本属性与形态,而应用性(型)和技能性(型)则是在学术性的基础上衍生或分化出来的属性与形态。

    从理论上看,大学存在着多重属性。但其根本属性在于学术性,这是贯穿大学组织活动的始终并决定和支配大学一切活动进程的根本所在,它决定了大学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大学内部其他活动的存在和发展。有关高等教育理想类型的普通性与专业性、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论争一直存在。所以,走应用型大学之路,首先面临着学术性与职业性这一根本性价值观念冲突问题,一些应用型高校千方百计地强化学术性,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与价值论难题。

    (二)学术发展的强磁效应与成本优势

    学术对高校天然地具有强大吸附力量,无论何种层次、形式、类型的高等学校,都会以学术为其旨趣与依归。一方面,那些曾经因工商业发展或技术进步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应用型“新大学”,不管当时多么别出心裁甚至离经叛道,最终大多数高校回到了学术型大学轨道。西方学者把这种新办大学向传统大学复归的现象,称为“学术漂移”。另一方面,学术的强磁效应还表现为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定型化及其办学的显著经济性,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办学时间和人力成本。学术型大学办学历史最长,经验最为丰富,办学模式也最为定形和成熟。应用型高校因此愿意仿效甚至选择学术型大学的办学道路、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

    (三)政策选择与社会身份认知偏好

    当今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高等学校,已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处在塔尖的少数高校无一例外地属于那些学术研究型大学,它们处于学术中心位置,垄断着大部分教育资源,掌握着学术标准和规则,而处于塔中和塔底的大量应用型高校和技能型高校,其拥有的教育资源有限,话语权小,学术影响力低。居于中端和底端的高校,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声誉,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沿着学术阶梯向上攀登,由此加剧了高校学术性取向集中化的趋势。

    三、定义与定力:应用型高校建设前景

    (一)应用型高校是全新的教育类型

    应用型高校是类型,而不单是层次,且自身将形成完整的“专、本、研”贯通体系,与学术型教育之间不存在高低上下的问题,应用型或职业型本科教育同样有上升的空间,同样可以建成高水平,同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重新定义学术

    欧内斯特·博耶认为存在着四种不同类型的学术:一是探究的学术,以发现新事实、新现象、新规律,增进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为目的;二是整合的学术,即将发现的知识建立起联系,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学术体系;三是应用的学术,也叫发明,通过知识的应用,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和改善福祉需要;四是教学的学术,即通过教学来传授和传播知识的学问。四种学术其间仅是性质与类型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样,应用的学术无疑应该成为应用型高校活动的目的和主要选择,应用型高校没有必要选择传统学术道路,在应用的学术上完全可以发挥优势,展现自身特色,办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三)发展公平与均衡的政策

    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和现代化强国,不是少数大学就能够支撑起来的,需要整个高等教育提升基础能力和水平。应用型高校必须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计划之中。从长远来看,要从优先建设过渡到均衡发展和常态发展。建立分类分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引导高校科学发展、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四)面向市场和社会的定力

    办应用型高校是一种全新探索、开创和实践,没有现成的道路和模式,需要探险甚至冒险精神。办应用型高校,不是标准降低,而是要求更高更严,更复杂更艰巨。除了遵循学术规律之外,办学者还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社会和市场这所更大的“学校”中互动与拼搏,学习按照社会和市场规律办学,保持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敏感性,在市场和社会中寻找资源和商机。

    应用型高校办学者要有教育家情怀,更要有战略家的胆略和定力,建设应用型高校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成效的,要有久久为功、日积月累的长期准备。

(摘编自《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  作者:刘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