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以产教融合开拓新工科建设革新之路
武汉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的试点院校之一,通过“产教融合之路”的探索与实践,汇聚“企-校-地”内外资源,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为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接轨国际一流产线技术,校企合作建构共享高端平台
武汉科技大学“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项目,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数字化工厂模拟平台(工厂)”,开展产、学、研、创一体化深度校企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前沿技术能力的专业集群。
平台建设围绕新工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以智能制造系统为核心,结合国内外领先企业实体支撑、企业与社会资本,重构智能制造教学实践平台;打造机器人技术、MES技术平台、PLC、SCADA和总线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制造产业工厂教学实践平台,形成了教学实践内容的全产业链覆盖。
平台基地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成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实训区域、工业机器人工艺实训区域、智能制造电子装配实训区域、企业生产运营大数据整合系统、制造生产过程执行管理实训中心、先进制造综合实训平台、智能制造工厂数据中心、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实训平台、企业统一融合移动业务开发系统、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机器人创新实训平台等供师生学习实践。
平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动态管理。学校创新创业学院负责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日常运行以人工智能学院为主、多学院协同合作,资源全校共享,面向本校信息、机械、材料冶金、计算机、交通、矿物加工、化工等专业,培养学生在新工科智能制造方向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创新能力,使本校师生无缝接轨国际一流工业科技。
平台还面向学校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人员,协助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工艺技术方案验证服务,实施社会化的国际标准认证培训服务;深入开展校地产学研合作,与武汉、宜昌、襄阳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造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多重共享型产教融合平台。
二、深化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工学结合引领一流专业建设
学校以新工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深化工程教育认证OBE理念的落实,通过“校企结合工程师教学、学生职业质素管理、项目教学法、互联网+教育生态”等途径,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工学结合开展智能制造新工科专业建设。同时强化新工科领域的智能自动化、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专业方向,在培养方案中引入企业课程和聘用企业授课教师,实现校企融合。
通过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平台,实现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一是引入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校企互通,专兼结合;二是指导学校教师获取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实现“双师”队伍建设新模式,破解双师结构教师的技能“保鲜”难题。
构建以《工程实践》大综合训练课程为代表的临场实训课程体系,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营造产教融合基地“浸入式工程文化”氛围,引入“工程师化”工程伦理、工程法规等人文课程内容,实现学生人文素质与工程素质的融合,体现学生“非技术因素”能力的培养过程;整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工学结合化培养方案,实现了新工科专业群的融合。
三、践行创新创业导向教学,内外联动实施协同育人改革
平台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倡创业”为主旨,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智能制造新工科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以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湖北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首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平台为基础,重点完善“产教融合项目+竞赛+创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举办国家、省、校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新工科专业群领域,学校与美国桥港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实施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在平台开展相关高校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教学,打造面向全球的标准化创新教育,以多维度国际化工程教育,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向世界发出智能制造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教育之弦微信公众号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