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跟上人工智能时代

编辑日期:2020-09-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美国东北大学校长约瑟夫·奥恩(Joseph E. Aoun)在其《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美国高等教育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一、高等教育需要新模式、新定位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主要表现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大范围应用导致了失业、劳动力结构失衡等问题。为了应对来自机器的挑战,人类需要提高技能,这需要借助教育的力量来实现。传统的高等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新的模式、新的定位。

    培养学生“三大素养”与“四种思维技能”

  奥恩认为,“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高等教育应该重新设置课程体系,通过防御机器人的教育模式培养创造者。”为此,奥恩提出了一个新的学科框架——人类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以使人类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以及机器共存。奥恩所提出的“人类学”具有双重特性。其一,是内容方面,即新的读写能力。从过去的读、写、算能力,到现在再加上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其二,是认知能力,即更高层次思维技能,包括系统性思维、创业精神、文化敏捷性、批判性思维。

    (一)新的读写能力包括三大素养

    数据素养,即分析理解和利用数据的能力。科技素养,即有关数学、编程和基本的工程学原理的知识。人文素养是三大新读写能力中最重要的。它包括建立在传统博雅教育之上的人文元素,也包括艺术元素。人文素养帮助人类解决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在机器设计过程中该赋予其何种价值观的问题等。

    (二)认知能力包括四种思维技能

   系统性思维,将系统当作一个整体加以思考。系统性思维注重细节和全局,检验人们对多重想法的把握。奥恩倡导应在大学课程中列出系统性思维课程。创业精神,人工智能不会让工作岗位消失,而是产生了新的工作岗位,其间的差异来自创业精神。文化敏捷性,指个人在跨文化情境中从容应对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对想法进行巧妙的分析,然后有效运用。相对于机器而言,人类可以利用批判性思维从数据分析和情境分析两方面进行评估。

    注重体验式学习

  奥恩认为,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应注重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的模式包括学生参与实习、合作项目、勤工俭学、全球体验和原创研究等。体验式学习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对于大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最直接的体验式学习形式之一。合作项目是一种具有一定目标深度的、持续的学习体验。相关数据表明,合作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高阶技能的范围,使他们具备防御机器人的能力。

    体验式学习也可以通过开设体验式人文学科的形式进行。体验式人文学科模式是指将传统人文学科与熟练的科技技能进行整合,把艺术、人文和真实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字化人文学科和计算机社会科学的工具,教他们将数据素养和科技素养应用于人文素养,促使学生探索机器的社会维度,包括科技变革的伦理意义。

      提供量身定制的终身学习

    奥恩认为,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制的服务,甚至需要为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服务。为此,大学必须把终身学习作为重中之重。

   为适应人工智能经济体系下的学习者的需求,大学可以从“设计”和“传授”两个维度来建立终身学习与量身定制的关系。未来的终身学习模式中,大学将与雇主和学习者共同设计课程,以此使大学的教育内容紧密贴合目前的实际情况。除了设计课程需要量身定制外,高等教育的授课方法也要量身定制。个性化授课意味着按照学生的强项、弱项、志向和安排来设计学习体验。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对技能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大学应重新思考如何组织知识,以及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不仅需要具备与人交流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与机器沟通的能力。这并非要求高等教育将人类培养得越来越像机器,或者说将机器制作得越来越像人,而是说二者应处于一种互助关系。

(摘编自中国教育信息化网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