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医科”发展战略研究
当前,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医学正进入受信息革命深刻影响的整合医学(或新医学)时代。新医学时代需要发展“新医科”,新医科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等方面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一、发展“新医科”的需求分析
(一)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新要求
(二)满足国家转型发展的外部新需求
(三)符合医科自身改革的内在新诉求
二、发展“新医科”的基本策略
(一)坚持“一个中心”的“新理念”
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理念”,将“大健康”融入医学教育各个环节(招生、培养、就业等)和各个阶段(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将人才培养的重点从治疗扩展到预防、治疗、康养,也就是要服务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二)建立“两类平衡”的“新质量”
聚焦人才培养“新质量”,建立医学教育内外部两类平衡。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制定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规划,建立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医学院校要建立健全内部师生动态平衡机制。
(三)推动“三大协同”的“新体系”
推动医教协同、科教协同、科卫协同的“新体系”发展,最终建成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一是深化医教协同体系,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二是推动科教协同体系,变革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三是创新科卫协同体系,加大临床转化研究、医研企协同创新、技术应用推广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四)强化“四种交叉”的“新模式”
强化医科内部学科、医科和人文学科、医科和理工学科、传统医科和新兴医学专业“四种交叉”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强化医科内部的交叉融合,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临床与预防融合、临床与护理融合、临床与药学融合;二是强化医科和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三是强化医科和理科、工科的交叉融合;四是强化传统医科和新兴医学专业交叉,批准开办智能医学工程等新的医学专业,并将传统医科优势融入其中。
三、发展“新医科”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建议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相关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协同,对“新医科”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开展“新医科”建设改革试点单位遴选工作,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国家改革建设重大项目上对上述单位予以支持。
(二)全面推动医科人才整体发展
建议以学科为主体设计,创新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推进基础学科未来科学家培育计划;二是创新型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三是公共卫生“4+2”本硕贯通多语优才计划。
(三)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建议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和单独设置的医科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支持探索构建医工结合、医理交叉和医文融合的大健康学科体系,建设若干个符合自身特色的“Med-X”医学交叉研究机构,创新体制机制,探索“Med-X”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
(摘编自《中国工程科学》2019年第2期 作者:何珂 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