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药学院:民办医学院校卓越医生培养的探索

编辑日期:2019-11-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2015年,学校开始启动齐鲁医药学院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设立卓越医生班,通过“顶层设计、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学校实施“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必要性

    (一)国内外医学教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二)社会对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要。

    二、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规范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初步实现卓越医生培养目标。

    (二)具体措施

    1.成立临床医学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

    精心设计“2.5年+2.5年”两段式教学环节,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为课程整合目标,倡导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开展了过程结果并重的多元化评价,创新设置了“双辅导员+双学业导师”(即辅导员由教学管理人员和临床医学院书记担任,学业导师由校内学业导师和校外临床学业导师组成),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提出了“顶层设计、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建设思路。

    2.课程改革,构建卓越医生培养体系

    (1)医学课程横向整合

    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有利于医学生人体整体观及临床思维的养成”的原则,将《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整合为模块课程;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与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模块课程;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的实验部分整合为《机能实验学》与《形态实验学》,进一步完善整合课程内容,调整课程授课顺序,优化整合课程体系。

    (2)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提倡“以问题为中心”和“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采取PBL、CBL、TBL和“三明治”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注重床旁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以临床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

    在基础医学实验课中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在前期课程实验教学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验课程项目和内容;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1-5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见习教学活动,将早期临床见习与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教学融合,优化临床早期见习形式;在见习阶段(第6学期),在医院开设临床桥梁课程《诊断学》《外科总论》,采取理论讲授与临床见习相融合的方式,边上课边见习,在见习、实习期间采取讨论、讲授、教学查房等形式,培养学生临床能力。

    (4)英语教学改革

    强化英语有效性教学,构建“3+2+3”英语教学内容体系(1-3学期为基础英语教学,采取“综合英语”+“英语听说”教学方式;4-5学期为英语提升教学,采取“专业英语”+“英语听说”教学方式,6-8学期为英语强化阶段,以提升应试能力为主);鼓励有条件的基础医学课程或内容开展双语模式教学;积极组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5)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培养的全过程;统筹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将医师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开展社会实践、医院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增加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注重提升卓越医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增设《批判性思维》课程。

    3.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构建卓越医生评价体系

    (1)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和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方法改革。在基础医学教学部分增加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在临床医学教学阶段实施操作技能直接观察(DOPS)、微型临床评估演练(mini-CEX)等评价方式。

    (2)形成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适度减少终结性评价比例,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推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

    4.高度重视,构建卓越医生保障体系

    (1)卓越医生班学生遴选与管理。以“公开、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学生自愿申请加入,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结合高考成绩和笔试、面试成绩选拔卓越医生班成员。针对入选后的学生制订详细政策,分流班级内不适合该教学模式的学生。

    (2)校内外导师遴选以及激励。实施双导师制,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和科学研究。导师每2周指导学生不少于1次,出台政策,兑现指导费用,激励教师参与指导工作。

    (3)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针对课程整合及系统化教学模块、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校级专项立项或招标立项,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再根据使用情况给予奖励并优先推荐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

    (4)教师教学激励政策。卓越医生班人才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实验课,按照理论课程系数统计工作量;整合课程的课程性质系数调整为其他课程的2倍;经学校认定,在卓越医生班实施PBL、CBL、TBL、“三明治”等新的教学方法的课时,课程性质系数为调整为原课程系数的2倍。

    三、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改革后取得的实施效果

    (一)深挖内在改革潜能,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引培结合,建立了跨学科的师资队伍。

    (三)临床医学专业改革先行,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摘编《医学教育管理》2019年第2期  作者:张平平 耿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