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中国医疗界或现10大巨变

编辑日期:2020-02-29 作者: 阅读:1
【字体:

    新冠疫情对整个医疗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医疗界或现10大巨变。

    一、医护社会地位或现阶段性大提升

    疫情爆发以来,绝大多数行业被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医护人员却成为不畏生死的抗疫主力军,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整个社会(包括媒体)给予一线医护人员的敬意和赞扬,比过去17年的总和还要多。一些地方和行业也为参战医护制定了一系列的礼遇政策,如给医护子女中考加分,全国多地景区向医护免费开放等。但和谐的医患关系更依赖医疗改革的加速推进,推动优质医疗成为主流,尊医文化扎根中国社会。

    二、院感防控或将迎来大升级

    在疫情早期,因一线医护的防护意识不足,防护经验缺乏,以及医院层面对于院感管理的不到位,致使疫情期间超3000名医护被感染,多名医护牺牲,一些三级医院甚至出现了聚集性院感疫情。行政类的院感管理科和临床传染性疾病诊治的感染科在很多医院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且相关专业人士缺口巨大。疫情的冲击将给我国医院的院感管理科及感染科的建设迎来巨大机遇,大幅提升医院、医护院感防护意识及水平,去医院看病戴口罩也将成为习惯。

    三、中国疾控体系将迎来现代化改革

    中国疾控体系存在权能低弱,职能上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界限不清,以及管理、考核、评价、激励等多方面问题。疫情之后,中国疾控体系必将迎来大幅改革,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

    四、大医院床位或将迎来新一轮建设潮

    武汉定位“中部医都”,面对疫情,却因ICU病房严重不足、普通病房不符合传染病病房标准等限制,致使其原本引以为豪的丰富医疗资源变得捉襟见肘。疫情之后,郑大一附院模式或受更多地方政府青睐,省市级大医院ICU病房或将迎来一轮扩张潮,普通病房也或将迎来新一轮建设潮。

    五、分级诊疗升级:强基层迫在眉睫

    在倒金字塔的医疗体系下,中国基层优质医疗资源长期被大医院虹吸,一些基层医院甚至主要从事公卫工作,医疗功能严重退化。疫情期间,基层医疗面临的考验也非常严峻,强基层不仅关系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成败,而且对于重大疫情的防控也非常重要。疫情结束后,国家对于基层医疗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也将进一步提上日程。

    六、大型社会办医建设潮或将加速

    大型社会办医机构是政府可信赖的抗疫重要力量。在本次疫情的冲击下,地方政府除了继续加大公立医院床位建设投入,还将进一步鼓励大型社会办医机构的发展,用市场化的方式增加应对灾难的优质医疗资源。

    七、一批医疗机构或将倒闭

    2019年,医疗市场经历了一场融资寒冬,让一些医疗创业者计划受挫。一批现金流不健康的医疗创业项目,尤其是规模较大的连锁诊所、综合性医院、医生集团或将迎来倒闭潮。疫情过后,医疗创业领域获将迎来一场大洗牌,医疗创业主要靠融资生存的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

    八、医保异地结算或将加速推进

    由于医保基金管理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医保支付体系一直以来对于推动患者异地就医结算并不积极,一些医保基金紧张的地区对于患者外流就医设置重重障碍,医保的异地结算推进速度较为迟缓。疫情发生后,医保肺炎患者不论流动到哪里,其治疗的费用应该优先由医保缴纳地的医保基金支付,其他部分有国家财政承担,畅通的医保异地结算系统及机制至关重要。本此疫情对推动疫情后的医保异地结算意义重大。

    九、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时代加速来袭

    在疫情冲击下,一些普通疾病的互联网诊疗必要性被提上日程。未来几年,第三方如好大夫在线、微医、京东健康类似的互联网医疗及药品配送,医院的互联网化,智能诊断、医院机器人、远程医疗都将迎来不错的发展机遇,医院的门诊预约体系也将加速建设。

    十、检验、影像等科室第三方化或将加速

    国家提倡医疗机构的第三方化,往往从基层和社会办医突破,大医院的阻力仍旧不小。湖北疫情病例检验诊断情况向政府部门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第三方检验检测靠谱!因在疫情中的出色表现,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空间,检验、影像等科室的第三方化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摘编自看医界微信公众号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