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走向何方

编辑日期:2020-03-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近日,在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成立大会上,国家卫健委科教司副司长陈昕煜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医学教育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面对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改革,如何加强卫生系统来改革医学教育,这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命题。”

    一、合法而不合格的医学生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院校教育培养质量差异巨大。陈昕煜说:“一些学校在混着培养合法但不合格的医学生,严重影响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培养。”

    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医学本科院校103所。而在这103所本科院校中,部属院校仅有23所,占比只有22.3%。剩下的379所院校均为高职和中职院校,由此可见,我国医学生生源层次差异巨大,且中高职占比过高。那么,103所本科院校的教育水平一致吗?质量水平一致吗?至少,目前看来,都是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的。

    陈昕煜认为,这103所医学教育院校应有不同水平基础上的质量底线,即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通过规范化培训结业。未来,应该向更高的水平质量努力,推进医学教育同质化发展。

    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每千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数是2.58万,英国为3.34万,法国为3.89万,而德国高达4.98万。“可以看出,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数量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这个差距更大地体现在质量上。”陈昕煜指出,我国本科以上层次的人才比例不足60%。我国执业助理医师约占医师总数的六分之一;本科及以上学历执业(助理)医师占55.4%,其余均为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

    二、精英化保证高水平、同质化

    “美国的医学教育在全球始终处于领先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美国教育的精英化保障了医学教育的高水平和同质化。”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指出,中国医学教育整体规模大,但层次偏低,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也不均衡,毕业生质量同质化需加强。

    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精力、培养经费及培养人力方面,美国也实行高投入。拿哈佛大学医学院来讲,每年8000多万美元投入到医学教育中,教员12000余名,但每年仅招生165名学生。王启明表示,目前国内的合格标准的师生比是1:18,而美国是8:1。哈佛医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以解除人类病患为己任,终生追求卓越的医师,并希望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导者。

    三、让中国医学教育逐步回归精英本质

    “接下来,应当启动新一轮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让医学教育回归精英本质。”国务院于2017年7月印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要求和措施,但关键是如何将这些要求进一步落实。

    “首先就要回归到医学教育精英化的本质上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据王启明透露,医学教育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停办中专,逐步减少高职,稳步发展本科

    医学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总量上与之前保持大体相当,培养核心是要重视发展的结构性。强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5+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改革。

    此外,还要加强器官系统、临床/基础融合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未来,希望建立基于大数据、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

    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上,将完善教学激励机制,构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师资队伍;完善教学培训制度,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将提高师生比,加大教师引进,减少单点招生。

    王启明表示,下一步,要大力推进我国复合型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推进八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多样化复合型医学拔尖人才的改革试点工作。“希望将来,全球医学顶尖人才中能出现中国医疗界的‘华为’和‘腾讯’。”

(摘编自搜狐网2019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