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康医学院:打造有温度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学体系

编辑日期:2020-08-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上海健康医学院推动学校整体文化氛围建设,打通第一、第二课堂,通过课程教学、学生活动、学科竞赛等具体举措,不断打造具有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学体系。

    一、建设医学人文新金课

    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医学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围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人类健康促进者的中心任务,在“人文与实践DNA双螺旋结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突出“人文”特性和“素养”特性,紧扣“医学”学科,以素养提升和能力养成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打造贯通课程学习、课外学习、活动学习全过程的通识教育精品系列。

    学院在常规人文课程的基础上,创新打造健康医学人文金课,从健康意识的发生与发育,泛健康与心灵净化,健康与体育、美育,健康权利与维护,健康与疾病、衰老、死亡,健康与技术创新,健康与消费拓展,健康与民族、宗教,健康传播与反传播,健康与全球发展等10个方面着力打造“健康与人类价值”这门新课程。

    文理教学部以叙事学为主要理论支撑,以文史哲艺为主要学习内容,读写听说为主要能力养成,形成具有医学院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群。着力构建经典阅读导读与欣赏系列、语言沟通与交流系列、文学欣赏与创意写作系列、叙事理论与叙事医学实践系列等四大系列人文类通识教育课程,通过不同模块或形式的叙事医学学习和实践,提升学生语言沟通、共情能力等。

    二、打造医学人文新载体

    学院在着重培养医学生健康医疗“硬知识”的同时,健全医学生人文情怀的“软实力”。在校园建设中融入文化空间的打造,建设健康文化长廊、医学人文油画和雕塑展厅、现代医学教育博物馆等,为学生设计充满人文氛围的校园。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全国首座医学教育博物馆成为开展医学史教育教学的新载体。文理教学部和图书馆结合博物馆展品,开设文、物结合的新形式医学史课程,开展医学教育史学术研究,出版有关书籍。博物馆展示了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在学习、消化、融合、创新过程中所取得的变化、进步和成绩。

    三、构筑医学人文研究基石

    学校先后邀请清华大学、美国罗德岛医学院的知名教授“走进来”,开展“海上健康文化讲坛”系列讲座,围绕医学之外的人文情怀培养,联系东西方医学文明的实际,通过对西医东渐历史的解读、东西方身体哲学的认知、当代生命理论的探讨,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历史意识、人文情怀、伦理观照。

     此外,还形成“西医东渐与人才起源”“医学女性与女性患者个性启蒙”“中国医学教育建制化起源”“中国护理史”“中国残疾人群照护与教育”“中国近代医院建筑与医学设置规范”“中国公共卫生行政管理起源”等7个方面课题研究方向。通过教师学术引领,深度挖掘资源,更新课堂,带动学生一同回望历史砥砺前行。

(摘编自上海健康医学院官网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