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以学生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本科教学管理改革

编辑日期:2020-11-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按照“理念文化引领、机制改革驱动、协同体系支撑、信息技术保障”的改革思路,持续推进“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协同体系、教学管理信息化”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改革,营造稳定友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构建更有活力、更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提升本科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见图1)。

图1 以学生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

    一、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管理理念

    一是坚持和强化改革理念和凝聚改革共识。通过深入宣传发动、重点改革项目牵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课题支持、开展教学专项培训等,旗帜鲜明地宣传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理念。

    二是理念进章程、进规划、进方案、进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的意见》等文件,通过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将“学生为中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牢把握质量的核心地位”写入本科教学改革方案,分解为各项改革任务抓落实。

    三是通过制度、载体和项目让理念落地。设立学生校务助理、学生监察员、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生委员,建立校长接待学生活动日、学生工作联席会、校长信箱等制度;依靠教学质量绩效评价、以质量为导向的资源配置,强化学院的质量主体意识;开展教学督导检查、竞赛观摩,建设教学团队,落实教学激励政策,提升教师的质量责任意识;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学科竞赛、创新学分等,强化学生的质量竞争意识。

    二、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本科教学管理机制

    (一)优化教学管理结构和教学决策咨询机制

    一是完善教学学术决策咨询体系,聘请一线教师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大幅提高非领导职务教师比例;设立重大教学改革专家委员会,聘请一线教师兼职担任教务处副处长。

    二是向学院放权赋能,从学院教学运行经费专项中设置一定比例由学院进行统筹安排,下放教学奖励津贴分配、免试研究生推荐、本科生转专业、辅修和双学位开设等权限至学院;支持学院设立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学校认定后纳入预算予以支持。

    三是支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在本科教学优秀教师评选、教学职称评审、教学竞赛评比、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中设置学生评议环节。

    (二)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

    一是构建本科教学项目体系集聚资源,每年设置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经费和本科教学重大改革专项校长基金。

    二是建立以教学评价为抓手的质量保障机制,重新修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学校本科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每年实名发布课程授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情况,分析超过各专业主干课程成绩;每年实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和“教学工作绩效评价”,公布学院教学绩效排名,发布本科教学形势分析报告和质量报告。

    三是以质量为导向配置资源,按照学院教学质量排名分配教学奖励专项津贴和本科教学建设专项经费,根据学院教学质量绩效排名设置免试推荐研究生、教学类项目申报、教学成果申报等指标奖罚系数等。

    (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支持服务机制

    一是支持学生学业发展,成立学习支持中心,开展学业咨询、教师课后辅导、朋辈教育等;设立本科生专业导师、书院学业导师、课外实践导师、毕业论文导师等;实施基础临床融通整合,深化混合式教学改革,建成医学教育在线课程中心。

    二是支持学生个性发展,为每位本科生提供3次转专业机会和至少2次创新实践机会;支持本科学生学习辅修专业,开设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预防医学特色创新班、名老中医传承班、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班等特色班。

    三是支持学生职业发展,开展胜任力导向教学、职业体验、创业指导、职业宣誓、白大衣仪式、授帽仪式、中医拜师仪式等,提供丰富职业体验机会。

    四是支持学生创新发展,实行创新学分制度,要求每个毕业生毕业时修满4个创新学分;建立课外科研项目,建设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成立创业学院和众创空间,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形成“校级大创普惠支持,省级大创和攀登计划重点培育,挑战杯竞赛转化扶植”的分级支持链条。

    五是推动学生社会性发展,成立50多个学生社团、近300支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校外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覆盖97%学生。

    (四)建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支持服务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支持体系,建成广东省医学教师教学发展与支持中心,建立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会(FAIMER)区域中心;拓展海外教学培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课程中心和“爱课”教学支持系统,为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全面的教育技术支持;定期开展教学名师工作坊、示范课公开课、教师教学竞赛等,为教师提供教学能力校内培训机会。

    二是制定和落实教学激励政策,设立教学型高级职称,设定教学基本工作量制度,规定设有教研室的临床科室主任任职须有教授职称;建立职称晋升绿色通道,实施高教系列高级职称评聘“教学特别推荐”程序;每年开展“本科教学优秀教师”评选,重奖本科教学优秀教师;配套奖励省级以上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对整合课程教学、全英(双语)教学、本科生导师等设置奖励系数。

    三是吸引教师投身教学改革,通过院级项目培育、校级项目支持、省级项目资助等,带动教师参与本科教学改革,聘请一线教师担任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综合改革总负责人,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改革建设的主力军。

    三、建立以资源集聚为核心的本科教学协同体系

    一是建立区域政府资源多元对接、行业社会资源互利双赢的学校与政府、行业协同机制。通过共建校区、联合设立学院、联合成立研究院、联合师资培养人才、共建实践实习平台、订单式培养等机制协同培养医药卫生人才。

    二是建立医院资源互利共建的校院(医院)协同机制。构建“大学—医院”医学人才协同培养机制,联合大学本部、11所直属附属医院、4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由4所高水平附属医院牵头组建四大附属医院教学集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教学能力协同提升、学科人才协同成长、科研和医疗协同发展,实现临床理论教学、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一体化,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就业工作有机衔接。

    三是建立校际资源开放互补的校校协同机制。与国内高水平医科院校开展学生交换培养项目,与国防科技大学开展八年制军地协同培养,与14所海外院校常年开展本科生互访交流。

    四是建立教学、医疗、科技资源集聚和转化的校内协同机制。完善跨部门联席机制,强化本科教学联席会、师生教学联席会、教学联合检查等制度。整合学科平台、科研、医疗资源、特色教学平台,构建全程渗透、多维互动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将学术、医疗资源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协同育人平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通过设立基础导师、临床导师、科研启蒙计划等,培育跨学科团队,建立教研医协同转化的长效机制。

    四、建立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

    一是开发南方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和移动客户端,覆盖全体本科生和在岗在职教师,涵盖所有教学功能区,实现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可视化数据分析、多样化信息预警和精细化运行管理。

    二是建成考易网络题库与考试评价系统,涵盖400多门课程,约50万道试题,在45万人次的网络考试中应用,60%以上课程考试采用网考,实现结构化随机组卷、试题动态优化、多媒体试题支持和多维度分析评价。

    三是研发南方实习支持与评价系统,覆盖100多个实习基地,以学习档案袋理论为指导,科学解构实习任务,通过学生上传实习周记、构建学习社区等,强化实习质量管理。

    四是构建爱课教学支持系统,将国家级、省级品牌课程以及其他教学资源整合运用,支持教师面向本科生开展专业课程混合教学改革。

(摘编自《医学教育管理》2020年第6期  作者:刘辉 朱汉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