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商科”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民办高校实施“大商科”人才教育实践的必要性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民办高校毕业生若仅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而缺乏丰富的实习经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就很难在人才竞争中突显自己的优势。“大商科”实践教学模式,则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商学人才。
(二)有利于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在知识共享时代,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正变得日益紧密。产学研合作也逐渐成为民办高校开展“大商科”实践教学的必然选择。“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拉近了企业与学校的距离,通过联合承担科技项目、共同培养人才,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提升合作单位与相关行业的深度合作能力。
二、民办高校“大商科”教学现状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不清晰
“大商科”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虽然在实践应用中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复合技能,但是由于出现时间短、教学经验少,很多民办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未能明确培养思路与培养目标,“大商科”实践教学的应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匮乏
在民办高校教学工作中,“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决定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具体到高校商学科来说,“双师型”教师应该是那些集团公司市场部、营销部的高层管理者,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商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未来发展等有深刻的理解。但民办高校拥有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
(三)配套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为更好发挥“大商科”实践教学模式应用效果,配套的课程体系也需尽快建立。虽然民办高校在近年来借鉴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办学经验,在引进“大商科”实践教学模式后,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创设实验教学新体系。但这些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在民办高校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商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三、民办高校“大商科”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创新创造意识
(二)培养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民办高校“大商科”实践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
民办高校引进“大商科”实践教学模式后,应借鉴其他高校在该模式应用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本校的教学需要,尽快制定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案。
(二)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是现阶段制约民办高校“大商科”实践教学开展的主要障碍,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扩充人才队伍。一种方式是提供较好的待遇,吸引周边集团公司的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到校兼职任教;还有一种方式是选拔本科商科专业的优秀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参观学习,或是鼓励他们留学深造。
(三)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将专业技能、人文素质教育、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列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拟改变传统的“集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模式,以弹性的“学分制”形式进行管理;构建完整教学体系,建立数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有效的监控机制,切实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当前的环境下,民办高校必须要积极寻求对外合作,通过实现知识共享和优势互补。民办高校应牵头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安排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大三学生到科研机构、企业参加实习。同时在产学研合作平台基础上,依托信息技术构建跟踪评价系统,实习反馈系统,促进“大商科”实践教学成果优化。
(五)“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大商科”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识教育、大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学科基础阶段、专业方向阶段和综合素质创新阶段三段进行。学科基础教学让学生对商学各基础学科理论知识有熟练的掌握;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对所修专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最后,为学生提供多种实习机会,让学生在丰富的实习过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挥创新创造能力,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摘编自《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2期 作者:敬然 赵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