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机制下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的特色构建与创新性改革

编辑日期:2019-10-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产学合作机制下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的团队特色

    (一)以科研促进产学合作的团队特色

    教学团队的科研工作应与产学合作密切结合,挖掘与产业合作相匹配的核心研究方向。教学团队以实践为导向,着力打造与产业问题密切相关的高质量论文与国家级项目。论文研究除了纯理论探索之外,要以不同产业、不同市场以及不同社会经济现象为考察对象,集聚团队协作优势,集中开发高质量邻近主题研究成果(群),形成专业优势,树立实践教学团队的科研实力与核心价值。

    (二)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特色

    财经类高校应根据团队的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开展校企、“官产学研”的交流与横向课题研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换。同时,该团队还注重将研究成果及时报送省市政府主管部门,用于指导实践和政策参考,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二、产学合作机制下财经类高校的实践性教学特色

    财经类高校教学团队致力于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把握课内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第二课堂、社会调研以及实习之间的关系与实施效果。通过教学团队核心教师到企业或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或直接参与企业实习基地建设,为专业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教学基础;企业邀请教师开展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实现“应用驱动”的产—学资源互配机制(见图1)。

    (一)产—学资源双向互配

    产学合作强调企业与大学之间的优势互补与战略合作。从企业层面来看,产学合作为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并从产业规模上整合创新性资源提供了有效的组织模式。企业通过邀请财经类高校教学团队成员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和经济管理培训等方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新知识的传播;通过大学生实习基地的设立,企业可以较好地实现应用驱动下的人才培养与挖掘,形成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高等学校层面来看,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等行动实现知识溢出,并在与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得到知识反馈。

    (二)实验与竞技比赛

    实践性教学以实验课程为中心,突显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知识培养。一方面,财经类高校教学团队应着力提高实验课程比例,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一定比例的实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性强的学科竞赛,激励学生参与综合素质训练;此外,“互联网+”教学及智慧课堂的开发,也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有效的网络路径。

    (三)社会实践调研

    财经类高校应充分发挥实践调研优势,通过指导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深入产业内部,组织围绕学科和专业方向的专题社会调查。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团队还应深入产学合作企业,就企业经营管理、进出口业务、财务管理等问题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度。

    (四)实习知识反馈与创新

    教学团队应积极同企业联合,开展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实习提供专业的实习基地。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业绩参与企业的业绩提成和考核。同时,教学团队会派遣专业指导老师不定期走访企业,给学生业务指导,形成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三、产学合作机制下财经类高校的特色实践资源库建设

    (一)实践导师专家库

    实践导师是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的特色内容。依托产学合作共建平台,邀请企业专家到高校担任实践导师、大学生竞赛企业评委,或直接参与实践教学,从具体案例和自身实践经历出发,以产业或企业视角传递实践知识。

    (二)案例与核心教材库

    产学合作机制下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得理论学习与产业案例紧密结合。一方面,收集典型案例素材,根据课程和专业特色编写典型案例集;另一方面,建立核心课程教材库。财经类高校教学团队利用团队建设经费,收集团队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的核心课程图书,提供给团队教师作为教学参考,构建虚拟教材库。

    (三)实践课程资源库

    实践课程资源库是以产学合作为基础、以课程负责人为召集人形成的实践课程资源。通过调研社会人才需求,财经类高校按照产业界用人单位需求划分课程群,实施学院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践中,选派合适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或政府部门挂职锻炼不失为一种实践师资培训的可行模式。

    四、产学合作机制下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的创新性改革

    财经类高校应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导师制、毕业设计创新、实践教学交流及实践教学的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产学合作机制下财经类高校教学团队结合教学团队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以岗位要求和学生就业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一三五”实践教学模式,即:坚持一个核心——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把握三个要素——激发学生实践兴趣、指导学生参与实践、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切实处理好五种关系——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关系、专任教师与实践导师关系、理论探索与实践能力关系、讲与练的关系、高校与实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建立实践导师制

    一方面,教学团队要求专任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学习与科研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科学探究等方面的指导,使本科生在学校期间能够获得科研方法论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聘任企业或政府部门相关人员为本科生的实践导师,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与考评。

    (三)强化毕业设计的实践特色

    考虑学科的特殊性,财经类高校在本科生毕业设计方面应深入改革,鼓励毕业论文(设计)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毕业设计的自主性,实现毕业考核的差异化、多样性。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形式可以包括:实践作品、商业策划书、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这些具有实践特色的毕业设计对提升财经类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四)推进多元智能实践教学

    智慧课堂以云端建构为依据,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实施学情诊断和实践教学资源的智能推送,开展“云端”学习活动和支持服务,实现学习过程记录和实践教学的多元智能化:①运用云平台的数据资源和教学控件,创建智慧课程;②完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料,更新视频课程、MOOC、微课等网络课程库;③实施开放性网络模拟教学;④利用学校数字资源及互联网公开课资源,建立与本专业课程相匹配的数字视频库;⑤利用手机、视频直播等智能交互终端替代传统黑板教学,远程遥控智能终端,开展移动课堂和智能授课。课前—课中—课后网上互动交流,促进教学软件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教学实践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践价值。

(摘编自《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作者:张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