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培育

编辑日期:2020-02-29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创业教育与企业家精神

    (一)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的含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即狭义的创业教育;二是指进行事业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即广义的创业教育。

    (二)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由英文单词“entrepreneurship”翻译而来,其含义是指创业者在初创期所具有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最早由弗兰克·奈特(Frank.Knight)提出,他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的才干,是企业家身上具有的禀赋,是创新、冒险、合作、敬业、机会识别的综合体现,表现在企业家商业活动中的综合素质。

    二、企业家精神构成要素

    企业家精神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系统,也是新时代创业者身上所凝聚的一种特殊文化。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冒险、合作、敬业是其内涵。

    (一)创新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创新精神是企业家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企业家胜任力的关键要素,一个能不断进行创新的企业经营者才能称之为企业家。按照熊彼得的创新理论,创新表现在原材料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包含在企业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市场分析能力,过硬的研发能力以及终身的学习能力。

    (二)冒险精神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企业家只有勇于冒险,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才能抓住市场机遇,敢于挑战和战胜竞争者。创业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面临技术不成熟、市场不稳定、成员心不齐,管理有漏洞,资金不到位等风险,如果创业者无法勇于正视、预期并敢于承担这些风险,那创业只能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永远也无法变为现实。

    (三)合作精神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企业家在引领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能缺少合作的积极参与。企业的内部员工要精诚合作,共同应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企业各分支机构需要密切配合,构成一个运行良好的有机系统。

    (四)敬业精神

   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敬业是种人生态度,是企业家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会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企业的创建以及经营管理上。他们抱着必胜的信念鼓励自己一步步走下去,带领团队成员抗击压力,排除万难,这种不屈不饶的拼搏实干精神是敬业精神的灵活体现。

    三、创业教育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

    (一)企业家精神是创业教育的重心

   创业教育的重心是企业家精神培育。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专业学科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形式。说它是种教育理念,原因在于大学教育过程要以“创业教育”的理念为先导,开展学科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任务,开拓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方位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创业教育也是一门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传授创业理论,让学生掌握创业机会的发掘和把握,提升学生风险防控的能力,塑造创业型人格。因此,创业教育无论是作为教育理念引领着高校的教学改革,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都最终塑造了大学生的创业人格,这种人格使他们具有创新、合作、勇于冒险和爱岗敬业等优良特征,这些特点正是企业家精神的构成要素。

    (二)企业家精神是创业教育的本质

    通过创业教育的实施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是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

   创业能力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又一个重心,同时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创新创业能力包括机会识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担风险能力以及爱岗敬业等方面,这些问题同样是企业家精神必备的要素。国家推出的各项利好政策辅助高校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比赛灯,提供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机会,锻炼和提升了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总之,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不能脱离创业教育而孤立存在,为迎合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我国应加大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让更多的大学生涌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队伍。

(摘编自《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年第5期  作者:祁丽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