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时代金融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体系重构

编辑日期:2020-07-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Fintech(金融科技)时代的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在夯实跨学科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同时,更要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Fintech时代金融人才能力的市场需求和核心架构

    (一)科技驱动金融发展的行业特征

    金融科技(Fintech)从字面上看是金融(Finance)和科技(Technology)的结合,其本质是由科学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在跨界互联网巨头挤占传统金融机构牌照红利与线下优势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纷纷推进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一是独立开发移动支付、直销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创新服务。二是探索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期望在数据共享与分析、精准营销等方面实现突破。

    (二)Fintech时代金融人才能力的市场需求

    Fintech浪潮冲击下,金融行业“科技化”“创新化”“加速化”趋势明显,行业人才需求偏好也形成新特征。相关调查显示,金融机构的岗位多围绕机构业务设置,数据、分析、风险、管理、模型、系统、技术等关键词被提及的频率较高,在招岗位的“数据化”“科技化”特征十分明显,且拥有从业经验、熟悉金融业务、掌握应用开发技术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以及持有CFA、CPA、FRM、SAS、CISA等资质证书的应聘者能够被优先录用。

    (三)Fintech时代金融人才能力的核心架构

    适应金融科技发展需求的金融人才应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需要具有兼顾金融知识和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二是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Fintech时代金融业态同时具有金融与数字化两种属性。所以,兼顾金融知识和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成为Fintech时代应用性金融人才的首要条件,其次金融科技人才需要同时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金融人才能力架构

    二、Fintech时代金融实验实训体系的关键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对高校金融实验实训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Fintech时代高校的金融实验实训体系构建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一)实验实训课程内容延展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在Fintech时代,金融人才既要熟悉金融市场运行逻辑、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也需要了解“智链云大”等前沿技术的原理以及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等。因此,高校应基于复合型知识结构需求,调整传统宏观金融理论的课程安排,引入Python语言、大数据挖掘等前沿信息技术课程,突出基础性与跨学科特征。

    同时,重构实验实训课程知识体系需要特别注重内在逻辑,高校金融实验实训课程内容体系容易出现内容割裂、课程交叠等多项问题,导致金融理论知识与模拟实验情境无法真正融合。因此,需要基于全局性视野,梳理课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间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二)实验实训课程硬件设施与师资的匹配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趋势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进对实验室硬件、数据库维护等提出严格的要求。高校应及时将可以承担“智链云大”等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引入校园,对接真实金融科技业务发展,改造现有实验室等。同时,金融专业实验课程建设需要教师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与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兼具金融学与信息技术的知识背景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Fintech时代金融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体系构建

    鉴于实验实训课程对金融科技人才高阶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团队、评价机制,探讨Fintech时代高校金融实验实训体系的重构路径(如图2所示),以期破解金融实验实训课程存在的现实困境。


图2 高校金融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一)重塑金融实验实训体系的课程内容

    高校可以直观展示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与新工具,从内容统筹、实验层次与项目开发三个层面重塑金融实验实训课程的内容体系,为学生实现知识深化提供良好的情境支持。

    首先,应根据金融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现有实验模块,避免实验项目重叠或内容空白,实现与理论课程体系结构的对接。可根据金融应用与数字技术,分别开设基础实验项目,通过证券投资模拟、外汇交易模拟等单项金融实验,巩固并应用金融理论知识,通过Matlab、Python等软件的应用实验掌握基本编程语言与技术,精选金融业务案例,完善实验操作流程,强化课堂实验对市场情境的模拟程度。

    其次,基于深度学习的认知规律,考虑在基础实验模块之上,逐步开设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等层次的实验项目,如期货套期保值策略与套利策略、家庭理财规划综合实验等,促进学生调动各层面知识,充分深化思考,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投资决策模型、使用相应软件完成实验。

    再次,追踪金融机构前沿业务,联合机构团队共同开发实验项目与实验软件。一方面,适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开发创新性综合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循序渐进完善各个基本实验内容,真正实现实验项目模块化,构建包括银行业务模块、证券投资分析模块、国际结算模块等在内的金融全业务实验体系。

    (二)革新金融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策略

    课程内容影响学习者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教学策略则决定深度学习的效果。金融实验实训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学习沉浸度与层次性,从实验教学流程与实验教学方法两个层面考虑革新教学策略。

    首先,根据深度学习的U性过程,合理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流程。深度学习的实现需要基于学生前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程学习情境展开还原与下沉。其次,金融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伴随实验内容的深化,应从简单的原理讲授、操作演示等逐渐转向情景模拟法、分组探究法等深层次认知型教学方法。

    (三)重组金融实验实训的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建设应充分拓宽“引进来”和“走出去”渠道,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向流动。一是引入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专家加入课程师资队伍,构建实验课程校内外联合授课体系。二是提高校内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挑选专业理论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借助学校产学研践习计划与海内外访学计划,推动校内教师“走出去”,引入金融科技新业态知识,学习先进教学方法。三是建立定期教学沙龙制度,邀请相关专家围绕实验课程与教学开展主题研讨,加强校内外教师的经验交流,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完善金融实验实训教学评价与保障机制

    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对实验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与反馈,改进深度学习模式。金融实验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应包括三个层面: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教学条件评价体系和教学过程评价方法。此外,金融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的重构也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作为外部支撑,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的运行管理制度与稳定的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支持。同时,也要注意规范实验教学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建立与实验项目、教改任务、教学效果评价等挂钩的经费管理办法,提高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团队的积极性,促进其提高实验业务能力与实训课程管理水平。

(摘编自《中国大学教学》2020年第1期  作者:张云 杨凌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