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观点概览

编辑日期:2019-12-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12月21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院校、行业企业及新闻媒体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责任与使命”主题,共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鲁昕探索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路

    宏观方面:一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制度、体制、机制、模式、体系;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职业教育的作用、责任、使命;三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四是教育现代化与职业教育类型理论和实践研究;五是在传承创新中华文化中坚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研究;六是系统培养和评价技术技能人才的制度、体系、模式和政策研究;七是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研究;八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历史使命研究;九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中国智慧、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十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职业教育历史责任和历史担当。

    微观方面:一是新兴行业技能人才供需分析;二是面向智能制造的职业技术教育;三是数字经济社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四是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五是职业院校师生发展状况调查;六是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研究;七是高职“双高”建设成果评价研究;八是职业院校专本衔接体系研究;九是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十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互鉴。

    二、陈子季:三大维度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一是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制度体系,即建立中高职教育纵向贯通的职业学校体系,建立普职融通、产教融通、校企融通、学历教育和培训融通、师资融通、书证融通、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精神养成融通的横向融通体系。

    二是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质量上来,注重提质培优。教育部正在研制职业教育体制培养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

    三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真正确立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观念,巩固职业教育在国家将与层面的战略地位;营造社会平等支持不同类型人才从业和发展的制度环境;重视媒体宣传,营造舆论环境。

    三、任友群:双师型教师供给不足,职业师范教育大有可为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数量逐年增加、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来看,总体比较缺乏,且补充困难。目前全国共有37所高校开设了本科阶段的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有49所高校招收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范生,每年输送的毕业生不到两万人,职业师范教育亟待加强引导、支持和建设。

    接下来,教育部将加强职业师范院校的规划、布局与建设,统筹指导各地增设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支持高水平工科大学建设二级职业技术师范院。此外,依法保障教师待遇,着力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工匠之师。

    四、王扬南: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情况

    第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中央、地方、院校三级联动,科研机构、学术团体、行业企业、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等多元主体,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并重,以一线教师广泛深入参与为特征的新格局。

    第二,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在决策服务、理论创新、实践指导、人才培养、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释放职教科研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职业教育科研还存在认识不足、体系不健全、队伍不合理、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理论成果供给不足、科研的成果转化率不高等诸多问题,需要积极探索职教科研的服务方向。

    五、王一鸣职业教育新变革的“三大方面”

    第一是培养模式的变革。职业教育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向来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二是教学方式变革。职业教育要以“干中学”的模式来变革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从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逐步转向基于职业发展需要的模块化课程设置与项目制教学方式。第三是教学内容的变革。职业教育要推进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使专业教学对接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摘编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微信公众号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