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化工学校:对口高考模式下的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在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一直是次品教育、断头教育,导致职校招生困难,进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对口高考模式的改革为中职生搭建了升学的“立交桥”,在制度上保障了中职生上大学的机会。同时,对口高考采取以技能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的方法,能引导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为高等院校提供了技能素质高的生源。
一、对口招生模式改革对中职学校的影响
(一)招生规模扩大,提高了职业教育吸引力
近几年,安徽省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优秀中职生通过对口高考步入大学殿堂。安徽省定远化工学校近四年对口升学考试成绩显著,2017、2018年更是突飞猛进,分别是167人与213人,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更是突破了300人大关,位居全省第一。
从报考人数看,仅3年就增加632人,说明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录取人数更是逐年攀升,在随后学校开展的中职招生调研结果表明,初三毕业生及家长、初中学校乃至社会对就读中职关注度显著提升,客观上改变了中职教育是断头教育的窘状,满足了社会、企业、学生等多方的需要,提升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二)对口招生模式改革,促使中职学校形成就业和升学并重的教学格局
原本的中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就业。招生模式改革促使中职学校一手抓就业,一手抓升学,形成了就业和升学并重的教学格局。定远化工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已构筑起融教学、生产、科研、服务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艺、机电、计算机、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但随着对口高考模式改革的深入,学校又开设了种植、养殖、计算机、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文秘、幼师等九个专业的对口升学班,形成就业教育和升学教育并重的教学格局。
二、适应变革,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一)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招生制度
加大对口高考政策的宣传力度,动员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就读职高。2013年,定远化工学校读综合高中的学生占一半以上。2014年3月下旬,对口高考成绩揭晓后,学校抓住机遇,在高一年级中深入宣传与动员,将高一学生进行分流。在分流之前,高一年级有10个普高班和5个职高班,分流以后,变成了10个职高班,5个普高班,学校第一次出现职高学生人数多于普高学生数的情况。2016年9月,学校取消普高招生,原本害怕因取消综合高中而影响招生,结果却相反,当年招生突破1500人,且中考成绩600分以上学生达46人,不仅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质量有所提高。
(二)有针对性地推行课程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
1.加强专业建设。首先是办强现代农艺技术等传统专业,积极推进“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特色项目建设计划”。其次,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培养更多汽车产业链上不同工种和岗位的实用技术人才满足市场需要,学校增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并为这些专业开设对口升学班。
2.强化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训。进行课程改革,强化技能实训,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等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促进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训的有机融合。同时,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构建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模块化体系,在学时安排上,文化课与专业课课时比例由6:4调整为4:6,保证在学时上强调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的重要性。
3.注重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安徽省定远化工学校是普高转型的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近两年,学校连续从天津职业师范大学等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专业教师30多名。学校还选用专业知识相近的文化课教师转型为专业教师,暂时解决了专业课教师缺乏问题。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的技能训练,通过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训练师资,通过师徒结对方式提升师资的团队技能水平,通过校企对接、引企入校、教师下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4.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专业技能训练离不开仿真的实训环境和硬件设备。近年来,安徽省定远化工学校根据各专业建设的需要,先后兴建了数控实训基地、种植养殖实训基地、旅游服务与管理实训室、种子质量检测室等一大批校内实训设施,同时又与相关合作企业共建6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如学校与安徽奥特佳有限公司“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合作,在合作过程中逐步引入了企业的培训课程,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等,在教学中用企业工作任务引领课堂教学,边教、边学、边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汽车的维修和零部件安装,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参与操作,专业技能得到提升。
总之,随着对口招生考试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既要抓对口升学,又要抓技能培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摘编自《职业》2020年第1期 作者:陈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