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既是对“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点的突出,也是对“职业教育”核心灵魂的强调,对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截至2019年,我国有中等职业学校1.01万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0.3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76.47万人。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现已建立起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的职教人才培养之路。但也应当看到,职业教育发展仍为滞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短板。因此,需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切实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一、完善职业教育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迈入新阶段,国家为职业教育在顶层设计上不断作出了一系列规划,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趋成形。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就是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更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与壁垒,为职业教育发展指向明确的道路。
二、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建议》指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包括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职责,明确政府统筹使用经费、支持职业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企业投入和职业学校多元筹措经费的体制机制,注入强有力的资本,确保职业教育更加坚实有力发展。
三、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以学校职业教育为主的封闭办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建议》指出“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学徒制,都是其自由灵活办学的方向与实现的路径。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盘活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深度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生产有效对接,实现校企协同发展。
四、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出现和广泛应用,催生了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职业技术教育须盯紧时代变化、技术技能变化,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建立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主动适应基于新技术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技术技能的高度融合,形成更高质量、更加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课程的育人实效性。
五、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
围绕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一职业技术教育目标,新时代下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受教育者提供最为适合的教育,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强化以人为本,从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培养方式等各个层面要建立起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多元化平台。
六、增强社会职业教育理念
加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发挥职业教育优势,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社区群众等不同群体社会人员,开发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项目,满足社会多元、个性、弹性的终身学习需求,有效促进充分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社会群体的幸福感。
七、提升职业教育开放水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应当站在更高位上,以市场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与各国教育的交流合作,把职业技术教育推向国际视野之下,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等。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摘编自现代职业教育网微信公众号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