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做一个完整的人

编辑日期:2020-09-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为什么进学校?

  如果我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地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甚者自答不出。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为的是学做人。

  你在学校里学数学、几何、物理、哲学、文学等,不过是学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能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知识学得精通,你能不能成个人还是个问题。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二、如何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那么,一定是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基本的常识,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前人已经累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例如我想做农,怎样改良土壤、怎样改良种子、怎样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所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用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做工做商等都各有各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智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

  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养成呢?第一件是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的细密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们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是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的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们才能很从容很莹澈地去判断,自然不至于惑了。

    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三、如何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形成的人生观!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大体都包在里头。“仁”到底是什么?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人格完成就叫做“仁”。但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出来。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

   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因为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因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再者,我们有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地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为我们“所得”)。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

     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四、如何不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培养坚强的自由意志!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即便有很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即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第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俗语也说得好:“生平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刚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

   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老实告诉诸君: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练意志的功夫不可。意志磨练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做一个智、仁、勇兼备的人!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为有一点把握。

  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嘛,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却是一点儿也没有。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店”的教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摘编自教育思想网微信公众号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