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大学应成为精神堡垒

编辑日期:2020-12-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理想大学的理念从何而来?我认为,它从先进的教育思想来,从外国的经验来,从中国的传统经验来。

    我个人更重视中国20世纪教育经验的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总结出我们的理想教育。20世纪中国教育最成功的大学有两个标本:一个是蔡元培时期的北京大学,一个是西南联大。从这两所大学的办学经验里,可以提炼出两个理念,即大学的理念和大学的基本功能。

    大学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革命性功能一个是保守性功能。

    一、大学有革命性功能

    为民族、国家、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变革,为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变革提供精神资源,提供新思维,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大学的革命性功能。北京大学曾是这方面的典范,“五四”时期,它明确提出了“重新估定价值”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省、质疑和批判,同时又用新的眼光,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思想学术想象力,创造出全新的世界观、新思维、新伦理、新方法和新学术,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新的文化理想和新的价值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国以后的发展。这样的创造性批判性的功能,我认为在当下是特别重要的。

    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着三个问题:第一,经过100年努力,中国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三大任务:独立、统一,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今后将往何处去?第二,当下中国面临着四大重建:制度重建、文化重建、价值重建和生活重建,这四大重建,都必须有新思想、新思维和新的想象力,这是大学应该提供的。第三,世界科技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发展。科技发展将会对整个社会提出新的质疑,这需要我们的大学来回答。也就是说,当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新的批判力想象力来回答,这正是大学的革命性功能。

    二、大学具有保守性的功能

    大学应该承担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积淀和传承的任务。首先是将思想文化转化为知识,传承下去。其次是精神的传承,大学在民族、国家的体系中是一个整体文化的象征,是一个坚守文化精神的堡垒。这样的精神堡垒在历史发展的特定时期有特定作用。比如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维系了民族文化的血脉,保存了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因此成为抗战时期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实堡垒。

    今天,我们面临着价值危机,在价值崩溃和混乱的时代,面对着滚滚而来的金钱至上、物质崇拜、物欲横流的大环境,如何坚持独立思想,坚持信念,坚持精神操守就具有特殊的紧迫性。以精神追求为本职的大学应该发挥起民族精神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就要求大学一方面要和时尚、世风流俗保持距离,大学要保守,不能那么时髦摩登;另一方面,大学还应该和现状保持距离,包括现实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学术的既成形态。

    只有保持距离,才能保持批判。而要做到这两个距离,大学就应该具备三种精神:沉静、清洁、定力。当整个社会的风气陷入喧闹时,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应该选择沉静;当整个社会的风气陷入污染的时候,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应该选择清洁;当整个社会的风气陷入浮躁的时候,大学老师和学生应该有定力。应该洁身自守,保持基本的规范,学术的规范。

    当前大学面临两大恶果:一是知识实用化,一切与实用无关的知识都被大学拒之门外;一是精神无操守,拒绝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坚守,导致了大学的精神贫困。要守住大学精神,就是要不受任何外界诱惑,决不放弃、决不让步、决不妥协。

(摘编自江苏高教微信公众号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