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变迁、成就与启示
回顾这70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系列重大政策,推动了高校教师队伍从数量的外延化发展到质量的内涵式提升。高校教师数量不断增加、教师素质大幅提升、教师结构深层优化,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师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变迁
(一)政策初建时期:1949-1978年
1949年9月29日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资不足、质量不高。1953年,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阶段后,高校教师队伍数量呈现出结构性短缺的问题,这一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主要集中于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育质量。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停滞甚至是倒退。
(二)政策转型时期:1978-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人成为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国家从三个方面加强了这个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建立教师荣誉制度。二是规范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和改革职称制度。三是完善高校教师出国交流、学习制度。
(三)政策深化时期:1992-2012年
这一时期,国家加强了高校教师队伍体系的建设。一是法制化体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一批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保障了教师依法治教、依法维权的法制化进程。二是高校教师素质体系建设。1999年《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新世纪的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战略要求。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三是高校教师师德体系建设。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
(四)政策体系形成时期:2012年至今
以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主要聚焦于培养高素质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012年8月,《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12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推动高等学校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产学交流、教学研究、教学咨询、评估管理以及职业发展咨询等,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2012年《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着力推进教师队伍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18年1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建立起目标清晰,分层次、多维度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队伍结构全面改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学校教师数量大幅增加,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截至2017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6332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0891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490184人,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数的43%。高校教师学历结构有较大提升,1633248名高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9797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96302人,占到高校专任教师数的61%。
(二)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2012年,国家启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18年度有195人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989年国家启动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审一次,2013年已扩展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8年共有1355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6项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50项成果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99项成果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优秀教师不断涌现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高校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私奉献,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黄大年、曲建武、林崇德、李德威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2017年度,有148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1人入选“讲座教授”,264人入选“青年学者”,有113个团队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
(四)教师培养体系不断健全
1952年,《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和《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部通过建立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明确高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和开展教师荣誉制度等方式,不断增强教师岗位的社会吸引力,不断提高教师岗位的社会地位。1996年印发《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进入21世纪,《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师教育培训系统建设。2014年制定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多样化、开放式和综合化的教师培育体系,为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了基本保障。
三、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现实启示
(一)加强高校教师政策顶层设计
政策具有权威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特点,因此高校教师政策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的指导性和战略性。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顶层设计,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激励要件,职称制度的改革在激发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要以职称制度改革为抓手,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建立起以师德、能力、教育教学效果为导向的职称评价体系。
(三)健全高校教师荣誉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荣誉激励机制的建立有效推动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新时代要继续探索推进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加强对教师荣誉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整合较为分散的荣誉奖项,系统布局,推进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的完善和深入发展。
(四)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体系
新时代高校师德体系建设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加强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风尚;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注重师德激励,引导教师提升精神境界;严格师德惩处,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
(摘编自中国高等教育微信公众号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