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高校科研创新存在短板

编辑日期:2019-10-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近日在北京表示,高校科研创新存在短板。检查发现,高校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还不够,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当日,王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在20年时间内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向普及化迈进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2663所,是1998年的2.6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833万人,是1998年的4.5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8.1%,是1998年的4.9倍。报告认为,总体上讲,高等教育法基本得到有效实施,大多数法律条款得到落实,实现了立法目的。

    报告援引数据称,法律实施以来,全国新设本专科高校60%以上分布在中西部,东中西部高校数量和常住人口比例已经基本持平;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占全国总项数的82.6%,产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占全国的80%,在凝聚态物理、超级计算机、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报告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妥推进。2014年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有三批14个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社会总体反响积极正面。在资助政策体系方面,自2012年起累计资助学生2.87亿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5843.66亿元人民币,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报告同时指明了法律实施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表现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仍需加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够巩固、高校科研创新存在短板、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还不够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还需加大力度、“放管服”改革尚未完全落地、投入不平衡问题突出等方面。

    比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十分紧缺,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对不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显现,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隐忧不容忽视。再如,近年来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虽有突破,但总体滞后,教师数量与高校办学规模、人才培养需求不匹配,“有的省近三分之二本科高校生师比不达标”。又如,由于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大,一些地市举办的高校生均拨款未能达到国家标准,有的高校差了近一半。

    针对上述问题,执法检查组提出建议: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聚焦国家需求,提升服务支撑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落实办学自主权,释放改革发展活力;加大支持力度,振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等教育;适时修改高等教育法,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