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构建财经高校新工科专业新结构

编辑日期:2019-11-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新工科改革发展必要性

    传统工科具有发展历史悠久、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等特点,如机械、土木、化工等,但面临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而引发的对产业结构改造和运用以及其他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这些学科急需针对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进行转型,成为新型工科。从“适应需要”到“引领发展”,从“术业有专攻”到“跨界融合”,从“理性认知”到“工程实践”,从“家国情怀”到“国际视野”,新工科专业建设应该以统工科为基础,立足发展新经济的应用情境,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新工科专业结构调整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构建从学科导向往目标导向转变,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的新工科专业建设“新结构”转变。本文以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为例,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就财经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新结构”。

    二、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

    (一)创新专业格局,拓宽专业方向

    为加快新工科建设进程,积极改造传统工科专业、探索新兴工科专业并注重二者的融合。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立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为“三大老牌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后起之秀”的专业新格局,形成机器学习、智能计算、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数量经济与决策优化等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学科方向。

    针对三个本科专业,学院大力改革创新,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专业优势,拓展国际合作,深化专业特色。电子商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都融入工科实践课程,计算机专业融入金融学课程,各专业间交叉融合,并与国际合作项目衔接,实现学科专业的深度发展。学院目前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签订“3.5+2”本科/硕士和“短期交换”国际合作项目,三个本科专业由于都开设计算机专业相关主干课程,所以可直接申请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实现学院本科生赴美深造;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签署“2+2”双学位国际合作协议,计算机专业与信管专业可以申请“2+2”项目,在麦考瑞大学继续攻读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系统与商务分析专业。

    (二)注重学科互融,明确专业特色

    依托学校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注重经济管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数学方法、金融知识的交叉融合,构建“懂技术又具有商务管理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计算机金融信息化发展专业特色,彰显“理工固本,财经铸魂”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硕专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学科互融。与学院新获批的图书情报专业和学校优势学科的金融专业交叉互融,获批互联网金融省级重点实验室;与管理学的物流专业融合,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吉林财经大学物流产业经济与智能物流实验室等,拓宽学科发展的深度与宽度。

    (三)驱动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创新能力

    财经高校工科专业应以获批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试点,依托吉林省互联网金融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商务大数据研究中心,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创建与企业项目对接的专业课程实践基地,通过师生双创环境建设,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参与创新创业培训;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定期开展科学研究,为新工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个专业的主干课的实践部分与校企合作单位项目衔接,如Java实践课程来源于企业程序开发项目的真题真做,聘请企业工程师走入课堂指导项目开发;鼓励学生寒暑假积极参与东软睿道合作单位实训,运用《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项目开发;有工作意向的学生大四到企业实习一年,学院和企业双导师指导等。积极推动学科课程的创新,通过学科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院同时面向全体学生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优秀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早确定人生目标,满足学生就业需求。设立《数学建模》等实践与创新结合的课程,从参赛训练阶段到竞赛阶段,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理解力、抽象归纳能力,提高应用软件的(如Matlab、Lingo)使用能力。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注重传授比赛经验,鼓励学生参赛锻炼自我。

    三、总结与展望

    新工科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产业、多部门、跨学科、跨院系的复杂的、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产业和高校的协同努力,需要全校上下的通力合作。而构建传统工科与新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将是新工科建设的必经之路。每所高校的发展历史传统和办学水平实际不同,这里仅是指出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新结构”一些探索实践经验,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新工科”建设做参考。

(摘编自《知识经济》2019年第30期  作者:沐光雨 张魁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