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前行: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经过了艰苦开创、曲折探索、辉煌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历史性变革。一百年来,党领导高等教育创立与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建党初期自主设立高等学校的初步创办阶段(1921-1937年)
(一)混乱中发轫:建党初期创办的高等学校
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自主创办高等教育发挥启蒙作用。“使文化普及于平民,发现真理、造就人才”是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方针。湖南自修大学于1921年8月在长沙创办,是第一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大学。上海大学于1922年10月改组,是第一所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旨在培养研究社会实际问题和建设新文艺的革命人才。
(二)探索中拓展:苏维埃根据地创办的高等学校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党在这一时期实施苏维埃教育,确立了“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劳苦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的文化教育总方针,创立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高尔基戏剧学校、红色通讯学校、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等高等教育机构。
二、革命战争时期高等教育“延安模式”的积极扩张阶段(1937-1949年)
(一)危难中转型:抗日革命根据地创办的新型高等教育
抗战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实行抗战的教育方针,提倡国防教育,实行文化教育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政策,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力发展工农群众的教育”。为培养抗日干部和各种建设人才,党在陕甘宁边区、华北抗日前线陆续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大学等30余所新型高等学校。
(二)内战中重建:解放区创办的新民主主义高等教育
1940年初,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方针。解放战争后期,党确立了“教育需要向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正规化’方向发展”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向革命化、专业化方向又迈出一步。这一时期,北方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东北军政大学等14所专业学院的组建,拉开了党建立统一高等教育制度的序幕。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改造阶段(1949-1978年)
(一)接管后整顿:建国初期以“苏联模式”改造高等教育
1949年我国高等学校由公立、私立、教会大学三种类型构成。针对当时高等学校类型多样、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党开始推广苏联高等教育模式,通过改造和裁撤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全部收归国有,实现对旧高等学校的改造。1952年秋,以苏联模式为模板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二)改造中调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院系调整中的高等教育
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展开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经历了4个阶段:1949年底至1950年底以京津沪为主的小范围调整阶段、1951年底至1952年底的全国院系大调整阶段、1953年5月至1953年底以中南区为重点的继续调整阶段、1955年至1957年带有战略转移性质的高校布局补充调整阶段。这一时期,为提高地方办大学的积极性,高等教育管理权由中央下放至地方。1958年9月起,高等教育经历3年“大跃进”。1961年,教育部多次召开高等教育调整工作会议,对高校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瘦身”。
(三)动乱中停滞:“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的高等教育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党对高校的领导遭到严重破坏,高等教育发展停滞。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从此我国高等教育面貌一新。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改革探索阶段(1978-201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这一时期,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1999年,党中央决定进行高校大扩招,全国高等教育得以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内涵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
新时代,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着眼点。
(摘编自《中国高教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王定华 王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