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重要教育政策

编辑日期:2021-12-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2021年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教育事业发展迈入新轨道。回首即将过去的2021,教育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本期对2021年教育大事件与重点政策进行回顾与盘点。

       一、教育发展主基调:高质量

政策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规划中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单独章节,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改革五个方面提出要求。在高等教育方面,“十四五”时期要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推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等。

      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方向

   (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政策链接:《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2110号)

十四五时期,通过统筹资源配置、合理调整规模、严把设置质量,切实推动高校设置工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高等学校设置将围绕六个方面展开:积极稳妥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引导普通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有序推进中(境)外合作办学、规范调整成人高等学校、从严控制异地办学

政策链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新一轮审核评估与“十四五”规划同步(周期5年),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按类型把“尺子”做细,提供两类四种“评估套餐”,强化“长牙齿”效应,高校需结合自身实际并充分论证后提出申请。评估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对于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高校,主管部门将采取约谈高校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专业和公开曝光等问责措施。

政策链接:《推动结构优化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共同行动方案》(皖政〔202130号)

安徽省以建设成为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行示范区为目标,通过部省联动,开展六大行动,即学科水平提升行动、专业产业对接行动、分类发展推进行动、区域功能支撑行动、高端人才引育行动、体制机制创新行动强调培育新工科专业集群化发展,加强新安医学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金融、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学前教育、旅游、文化、护理、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对接的学科专业。此外,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引导高校在各自的赛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为推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安徽省大力动员高校开展服务支撑“三地一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建设、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旨在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高校学科互补优势、人才集聚优势与科技创新优势。

政策链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211)、《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意见》(学位办〔202130号)、

今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多次发布有关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在诸多利好政策加持下,职业教育迎来发展黄金期。

20211月,教育部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条件、要求、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意见》,明确普通本科和职业本科都按照相关条例和办法,进行学士学位授权、授予、管理和质量监督。在证书效用方面,两者价值等同,在就业、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等效力。

    (二)义务教育:减负增效

政策链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从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配套治理五个方面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落实双减工作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要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二是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通过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强化常态运营监管等措施,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三)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政策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741号)(2021年修订)

新《实施条例》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体现支持与规范。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给予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鼓励金融、保险机构提供融资、风险保障等服务。同时,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完善民办学校招生规则,规范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在线办学行为。二是为过度资本化“设禁区”“亮红灯”。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无序竞争、违规办学等行业乱象加强监管,通过“设禁区”等方式对当前民办教育某些领域中出现的过度资本化、过度商业化“亮红灯”。三是禁止公办学校办民校。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

    三、重点专项改革

   (一)教师发展

政策链接:《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人社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制度体系,保持高校教师现有岗位类型总体不变;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设置新的岗位类型;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落实自主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等。

政策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11月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此前的版本相比,此次征求意见稿中专门规定了教师的特别义务特别权利特别身份从业禁止,对教师学历的准入门槛也有所提高。

其中,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特别权利)规定:高校、职业学校教师可以独立或者以团队方式开展学术探索、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可以适当兼任与职责任务相关的社会职务,参与社会服务。对于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此次征求意见稿规定:普通高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硕士研究生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获相应学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具备高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有相应专业技术技能或者实践工作经验,有特殊技能者,可放宽至专科毕业学历。

    (二)高考制度改革

政策链接: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2144号)

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七省(区)发布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自2021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4高考不分文理,采取3+1+2”模式。

安徽省本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明确了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对象和时间、成绩呈现等;二是深化高考考试科目改革,明确了考试科目设置、成绩构成及计分方式、考试时间及形式等;三是实施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明确了完善评价体系和强化评价使用;四是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明确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建立科目引导机制、完善志愿设置和投档办法等;五是深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三)艺体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

政策链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2号)

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四大重点任务:一是推进高校艺术专业高质量发展着力选拔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综合考虑高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就业状况等,合理安排招生计划。二是改进专业考试方式。大力推进艺术专业分类考试。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专业准入退出机制。三是完善招生录取机制。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切实扭转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四是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高校主体责任。

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明确了要优化招生项目范围严格报考条件和资格审核改进考试评价方式提高文化成绩要求完善招生录取机制加强入校培养管理加大监督及违规查处力度七大重点任务。强调要重点安排群众基础好、普及程度高、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采取文化考试+专业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严格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四)思政建设

政策链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

12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5年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工作进展成效。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九成以上大学生对思政工作表示满意,约95%的学生对辅导员等思政工作队伍表示肯定。截至今年11月底,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与2016年相比增加6万人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进一步加强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此外,《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出台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政教育重要基地,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谋划,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切实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领导,强化政策支撑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五)交叉学科建设

政策链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

为健全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对科技创新重大突破和重大理论创新的支撑能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

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交叉学科”正式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12月,教育部推出《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首次对交叉学科的内涵进行界定,强调建立交叉学科放管结合的设置机制和调整退出机制,提出交叉学科学位授予基本要求。

    (六)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

政策链接:《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教科信函〔202130号)

《行动计划》围绕碳中和,从人才培养提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交流、战略研究创新七个方面展开。其中,核心要点有:

一是加大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骨干企业联合设立碳中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二是加强与人工智能、互联网、量子科技等前沿方向深度融合,推动碳中和相关交叉学科与专业建设。加快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融通发展,培养碳核算、碳交易、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等专业人才。加快制定碳中和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批国家级碳中和相关一流本科专业,加强能源碳中和、资源碳中和、信息碳中和等相关教材建设,鼓励高校开设碳中和通识课程,将碳中和理念与实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支持高校联合科技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积极参与创新联合体建设,促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碳中和关键技术集成耦合与综合优化。

    (七)加强生活性服务业人才培养

政策链接:《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一要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联合高校和职业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训,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二要加快养老、育幼、家政等相关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三要加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到2025年,力争全国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2020增加10万人

(综合参考来源:教育部门户网站、麦可思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