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的科教创新实践

编辑日期:2021-02-28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流大学必须把科技创新和教育结合在一起。美国、欧洲的高等教育逐渐显现出科教创新型大学的共同特征:重视基础学科,保持工科的发展势头,强化创新创业,弘扬文化。

    一、哈佛大学:兼顾文理、通识并行,持续改进本科教育

    一所大学优秀与否,要看其通识教育的水平和质量。2002年,哈佛大学进行第三次通识教育改革,将所有课程结构划分为人文学科、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四类,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整体规划。

    哈佛大学还建立了4+3+1的课程模式。其中“4”表示学生需要在审美与文化、历史社会个体、社会科学技术、伦理与公民四个领域分别完成1门通识课程。“3”表示选择艺术与人文、科学与工程应用、社会科学3门必修课程。“1”表示必修一门实证与逻辑推理类的课程。这个4+3+1的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如何树立完善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麻省理工学院: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

    MIT工程教育历经三次大的改革,第三次改革实践是“新工程教育转型(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2017-2020)NEET计划。改革的重点是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CDIO培养模式十分重视和开发构思设计能力。工程教育改革主张回归工程实践本质,从工程科学范式向工程实践范式转变,以培养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人才。

    MIT《面向未来的MIT教育特别工作组全校调查报告》强调通过创建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为未来发展提供根基,通过“大胆实验”改革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跨越校园边界,扩大MIT的教育影响力,通过创设新的途径以及新的空间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三、斯坦福大学:一流大学要有创新视野

    在最新的斯坦福大学战略规划中,斯坦福大学重申愿景:“A Purposeful University:Knowledge,Learning & Innovation for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致力于成为为快速变化的世界提供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研究机构)。在宏观战略愿景的指导下,斯坦福大学又将发展理念细化为三个主题:一是促进学科发展与融合,二是建立影响途径,三是巩固校内外共同体建设。

    斯坦福大学非常重视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创新性地解除了入学年龄限制,开启弹性学制,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教育,实现个体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

    斯坦福大学的另一个创新点是“2025轴心翻转”计划,该计划将知识和能力的次序打破,不再是先知识再能力,可能是先能力再知识,打通了产业和大学、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真正实现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

    此外,斯坦福大学还强调有使命的学习。斯坦福大学建立“影响实验室”计划,让师生学习和讨论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在启动“影响实验室”计划22年后,斯坦福大学就和麻省理工学院、印度理工学院合作,完成了一项堪与登月计划相媲美的宏伟目标——为生活在南亚地区的每个人提供清洁水源。

    四、加州大学:更加注重跨学科培养

    未来跨学科合作机制十分重要,加州大学的跨学科课程设置设立了三条规定:课程的研究领域必须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跨学科课程的研究领域不能与现有专业或学科重合;这种综合在现实中是切实可行的。

    此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汇集了来自不同学科的2个或更多的教职员工共同教授创新的广度课程——大创意课程(The Big Courses)。例如“气候变化与加利福利亚的未来”课程师资分别来源于综合生物学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系及法律系。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加快高校科技创新和教育教学创新的力度,实现科研、学科和人才培养的融通发展,增加全球视野,面向未来进行深入、全面、革新的探索。

(摘编自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