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编辑日期:2021-06-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回顾与展望“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重点任务,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将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一、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初级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将面临国内外社会形势转变、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优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教育领域肩负的时代任务主要有: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诉求,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二、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

    (一)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进入快车道,截止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了44.6个百分点,经历了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第一大国。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进一步凸显:首先,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招生政策、课程内容等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如何保障不同类型高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素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其次,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带来就业难题。“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持续在高位,就业基数庞大,形势复杂严峻。最后,新建本科院校占据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半壁江山,但如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等,成为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

    总之,“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将从高速度规模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各级各类高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以及差异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与路径选择。

    (二)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

    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了分类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但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依然有待提高。一方面,我国重点高校建设政策的实施效益有待提高。目前,“双一流”建设高校陆续完成首轮建设成效的总结评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整体实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尚有待时日。应用型高校如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密切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进行艰辛的探索。

    (三)高等教育的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建设与重构一直在探索和完善之中,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高等教育治理与决策越来越受到不同利益群体多元化诉求的影响。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纲领性文件。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体现出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特征,为新时代优化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一)构建分类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方面,确立高校质量保障的主体地位,构建多样化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高等学校应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认证、教学评估等重要任务为抓手,建立起以专业教学为基础、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提高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要践行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将学生学习效果的跟踪评价作为质量评价的重点,开发和完善基于学生体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量表,全面客观地呈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

    另一方面,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质量文化。以“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为契机,推进高等学校干部和师生员工凝聚发展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基本功能的过程中,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质量文化内涵。

    (二)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变革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高等学校要保持敏锐的目光,跟踪发展趋势,开展多样化探索。具体包括:发展在线教学,扩大教学资源覆盖面;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探索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发挥信息数据优势,加强对师生和学校发展的跟踪与评价;重视在线高等教育治理。

    (三)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

     从层次结构来看,“十四五”期间,一方面要重视本科教育,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行动,全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要重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同时,要重视探索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发展,既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又要面向社会需求培养本专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

     (四)推进高等教育集群发展

     “一带一路”、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构成了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领域的战略重点之一是以发展为导向,实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战略,发挥高等教育功能的集聚—溢出效应,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五)优化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引导大学协调好大学与社会、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优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进而解决学校与政府关系不顺畅、学校与社会关系不协调、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统筹推进招生方式、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第一,探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拓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第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主动探索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第三,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完善来华留学生招生标准,优化来华留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化的水平与效益。

(摘编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作者:钟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