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的大学教学:内涵、特征与实践

编辑日期:2021-08-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是否促进学生热情参与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高等教育供给侧唯有对大学教学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方可走出“满堂灌”的传统大学教学惯习、走出高等教育质量的危机。

    一、问题的提出:可见品性的缺位是传统大学教学的根本难题

    传统大学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传授知识、学生参与度低的背后,是将大学生置于课堂的客体与非法化的边缘性参与,掩盖了教学质量问题的真正根源。本质上,学生表达的是对遮蔽了“可见品性”的大学教学的抗拒。

    约翰·哈蒂(John Hattie)在可见的学习(visible learning)中提出的“可见”概念及其研究结果:当教师成为自身教学的评估者,教与学相互可见时,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学习效果就能达到最佳,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能得以内化。

    传统大学教学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学生学习反馈等大学教学重要环节“隐而不见”,教师对学生的隐性逃课、学生的学习是否发生“视而不见”等大学教学的可见品性被遮蔽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主要表征如下:

    一是大学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可见”。大学教学实践者往往带有偏见地认为显性知识才是大学教学的核心和唯一。二是大学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不可见”。实践中大学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看不见师生交往过程的现象比比皆是。三是大学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教学意义“不可见”。在实践中,很多教学改革就是在漠视学习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环境支撑教学改革的社会学与教育学意义往往被忽略被遮蔽从而“不可见”。四是大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隐性逃课等行为“视而不见”。七成以上学生上课时超过一半的时间在隐性逃课,不少教师对此现象既不干预,对学习是否发生和学生已有的经验“视而不见”。

    二、可见的大学教学之内涵及特征

    (一)可见的大学教学的内涵

    可见的第一层含义是指大学教学可“看见”,即大学教学的可见性。在大学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可见、学生的学可见、教师的教可见及学习环境的教育学意义可见。

    可见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师生间的“遇见”。可见的大学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共教、共学、共创、共生、共成长的关系,指向师生交往的可见。

    可见的第三层含义是指教学可“听见”,即大学教学中充分展现师与生的见解见识,听得见彼此的声音。

    可见的第四层含义是指教学的可“预见”,为未来而教。这是从教学的价值追求、内容和效果角度提出来的。因为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创建者,需具备未来世界所需的能力。因此,大学教学就需要体现“预见未来”的远见。

    综上,所谓可见的大学教学,是指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为逻辑起点,以推进教、学及学习环境的相互可见为主线,以建立师生之间真正的交往关系为核心,以促进师生聚焦具有挑战性的、面向未来的学习主题为难点,以构建师生倾听彼此声音、形成“敞亮”的可见文化为重点,以“激发学生热情参与、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内化的有意义的教学过程”为旨趣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范式。

    (二)可见的大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1.可见的大学教学理念

    即以学习者为逻辑起点,学习者成为师生的共同身份。学生与学习者的概念就即以学习者为逻辑起点,学习者成为师生的共同身份。学生与学习者的概念就有着显著的差别,学习者强调基于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分享基础上建构新知与自身意义的人。由此,教师角色从教的专家向学的专家转变,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者向积极参与的主动建构者转变,传统的传递式教学向对话教学转变。

    即以学习者为逻辑起点,学习者成为师生的共同身份。学生与学习者的概念就有着显著的差别,学习者强调基于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分享基础上建构新知与自身意义的人。由此,教师角色从教的专家向学的专家转变,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者向积极参与的主动建构者转变,传统的传递式教学向对话教学转变。

    2.可见的大学教学基本规范

    即学、教及学习环境的相互可见。教师以“看见”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身心特点为逻辑起点,并以“平等对话”“互动反馈”等方式“看见”学生的学习是否发生;教师旗帜鲜明呈现教学目标及课程教学大纲,促进学生清晰地看见教师将前人的认识成果以及隐含其背后的文化信息和密码提取出来的过程,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创新知;学校确保自身能清晰地知道创设可见的学习环境对教学的影响,为大学教学提供保障,强调“学生及其所学对教师可见、教师及其所教对学生可见及学习环境对师生可见”。

    3.可见的大学教学结果追求

    即促进学生热情参与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化。当学、教与学习环境是可见的,学习的过程变得清晰可见,有助于教师不断修正教与学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取学业成功。这个过程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收获得以提升的过程。

    三、可见的大学教学的实践

    为实现可见的大学教学理念、过程及结果,需要开展可见的大学教学实践。其基本范式为可见的教学环境创设、对话教学和嵌入式形成性评价,而突破点在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重构教学环境:构筑可见的学习环境

    可见的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本环境及两者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整体环境,即教室文化、人本文化等,具有开放性和可见性特征。可见的大学教学实践注重积极营造心理安全环境,给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及学习进展的机会。

    (二)重塑教学范式:实施支撑师生相互可见的对话教学

    针对“传递—接受”灌输式教学引发的质量危机,以对话教学为主,包含师生对话、师师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以及师生与教学情境之间的对话等多种形式,具有生成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为体现这些特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不平分“讲力”,而是只讲授能邀请学生对话和质疑的核心知识。对话教学的开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讲授—独立思考—两两交流—小组讨论—写在活动挂图—全班分享—教师点评与同学互评”七步教学法得以实现。

    (三)重塑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可见的嵌入式形成性评价

    嵌入式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大学生及其同伴经常性地收集、解释和反馈学生学习进程的证据,并将其融入可见的大学教学过程,以持续改进教学、学习,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嵌入式形成性评价促进教与学可见的机理在于:分享和理解课程的学习意图和成功标准,看见学生所知所能所思,提供适时有效的反馈,促进学习者学习,激活学习者作为彼此的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学习,让学生者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和教师,以解码“学生学习过程的黑箱”,促进教学目标、学习过程的可见。

    (四)重觅突破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可见的大学教学通过创设在线学习媒介,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师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可见。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前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形成学习社区。二是课中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可见的理念,比如,通过拍照投屏,使其所思所想及学习进程让所有成员看见等。三是课后,学生通过在线平台对当天所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及哪些学习行为发生了、哪些没发生,有哪些教学需要改进。

    可见的大学教学不仅为我国大学教学走出传统大学教学的泥淖重塑了一种方法论,还为新时代的课堂革命和在线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大学教学范式和哲学观,是我国大学教学的本真复归、推进课堂革命和在线教学的新型教学理论。

(摘编自《江苏高教》2021年第1期  作者:陈勤 史秋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