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及其治理专业化

编辑日期:2021-09-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专业集群的形态结构与集群特征

    作为若干个专业的一种关系形态,专业集群是以区域内的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对应产业集群上同一产业链、创新链的岗位(群)需求,按照群落状建设的原则,以与主干学科关联度高的核心专业(优势、特色专业)为龙头,实现若干个学科基础、工程对象与技术领域相同或相近的、具有内在关联的若干专业的有机集合。

    一个专业(群)就是一个子系统,相当于通常所讲的集群上的节点,各个专业(群)子系统有机集合或者有序连接,形成一个对接同一产业链、创新链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需求的复合系统,并呈现出典型的集群特征。一是时空集聚。与产业集群同一产业链、创新链相关联或相匹配的各个专业(群)在一个时间段向产业链、创新链的相应部分的集中区域集结,或者服务面向或者目标指向的聚焦。二是交互协同。专业集群从整体而言是一个有不同特征要素的竞合战略区块,处于由集群内部的校企与集群外部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治理系统中,集聚起来的专业(群)通过相互之间以及与产业链创新链相应节点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积累。三是动态均衡。专业集群是一个开放系统,同一院校的相关专业(群)、不同院校的相关专业(群)、同一产业链创新链的不同企业都可以动态加入,并通过灵活的双向选择、交流互动及任务调整而实现系统均衡。

    二、内生性成长:专业集群成长演化的基本模式

    (一)内生性成长模式

    专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特指专业集群作为一个系统而由其中的内部因素引发、支撑和制约或控制的整个集合体成长演化。

    就要素而言,内生性成长模式涉及内生性动力系统、内生性资源支撑、内生性制度及其安排等。其中,内生性动力系统即系统内部的动力(体系)及其运行机制,通常是由需求和意愿引起;内生性资源支撑即运用系统内部的资源来支撑成长演化的过程;内生性制度及其安排即系统内部因素而形成的探索性做法、内部的规则或规范等。

    (二)专业集群成长演化的内生模式

    无论视野、视点如何变化,专业集群成长演化的内生性模式是不可或缺的。

    从动力看,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树立和巩固提升学校及其专业(群)的社会声誉,成为专业集群的实质性原初动力。从资源看,支撑专业集群成长演化的要素主要是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基地及方案、社会服务和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从制度看,专业集群内部基于竞合结构优化的需要,必将形成共同的集群规则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落实到模式架构和运行上,专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模式就是以创设真实情景的实践教学为理念,以追求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为目标,以打造教育链上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和创新研发共同体为核心动力,伴随一定空间范围内专业(群)的高度集聚,并通过良性竞合而形成动态发展的群落状专业结构及内部特色优势的集群演化模式。

    三、专业化治理:基于内生性的专业集群治理之道

    作为一种基本的发展模式,专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并非天然的自组织系统,需要在集群治理中形成、巩固与提升,这也是各种集群存在生命周期和质量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一)专业集群的内外治理及其专业化

    专业集群有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之分。其中,专业集群的内部治理是专业集群作为特定区域并针对特定产业链、创新链形成的专业(群)集合内部各主体,即学校和专业(群)管理者、教师、学生、对接企业,共同参与专业集群内部公共事物决策、执行、评价,共同履行集群管理责任的关系结构状态及其过程;专业集群的外部治理是专业集群作为社会系统中的特定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关系的治理,是其他子系统在法律制度框架内分别对专业集群决策及落实能够施加影响的关系结构状态及其过程。

    专业集群的治理专业化与专业集群成长演化的方式、方向和内容密切相关,进而对专业集群品质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专业化是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维度。专业化治理则是将专业集群作为相对稳定的组织形态并以专业化为原则对集群治理过程的优化,是遵循专业集群成长演化规律而对治理技术和评价机制进行的持续改进,成为专业集群品质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另一方面,专业化是突破松散组织治理困境的关键所在。目前,专业集群内生性成长正遭遇合作创新不足、平台功能弱化、治理机制不畅等困境。从治理专业化入手,应该是优化提升专业集群成长演化的一个关键。

    (二)提升专业集群内生性成长的实践逻辑

    如何通过专业化治理将专业集群中的各种可供利用的因素纳入内生性增长范畴,是专业集群构建及发展实践的重点。专业集群内生性成长的基本逻辑有二:一是理论逻辑,内生性成长是所有系统的内在生成演化机制,决定了系统生长发育的基本框架。二是实践逻辑,内源性动力系统、内部资源支撑、内部制度及其安排的促进形成以及治理专业化发展是可以实现的。具体而言,加强培育内源性动力系统,比如以形成教育链上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作为专业集群清晰的价值链,并依此展开的专业(群)间的合作,以及重视实践教学型(含科技协同创新型)网络自组织及其成长演进的自增强机制的生成;加强内部资源的积累与提升,比如专业集群内部的教育家型、企业家型学校领导的培养和使用,校企和校校间的师资流动,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及方案、社会服务和科技创新平台等的共建共享;加强内部制度及其安排的研究、试行、完善,比如激励和约束专业集群内部各专业(群)、学校、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建共享等行为的发生;加强内部治理的专业化,比如专业集群内部各主体权利关系的设计与完善,专业化社会中间组织的加盟及其关系的处理等。

    (三)关照专业集群内生性成长的政策理路

    专业集群系统外部的政策及其形成的环境对于促进和规范专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政策及其环境直接影响着专业集群可能拥有的内部物质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等的存量与增量;另一方面,政策及其环境通过影响专业集群所处的区域产教生态,进而制约专业集群内生性成长演化的空间与方向。

    从政策理路看,首先关照专业集群内生性成长的政策应该是合理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清晰界定专业集群关联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其次,关照专业集群内生性成长的政策应把教育的建设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扩大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才能有效提升区域的专业集约化与创造能力。再次,关照专业集群内生性成长的政策应该是合规律的,也即适切人才协同培养、科技协同创新、文化协同创造的规律。

     作为一种专业组织形态,专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和组织机制的双重作用下逐步发展的。因此,相应的政策必须能够在放眼未来的同时正视现实,引导专业集群坚持需求导向、优势引领、稳步发展和动态调整,形成以若干核心专业为引领、若干专业群协同发展的集群式专业结构,进而有效破解当前专业集群建设中存在的产教分离、校企陌路、专业趋同、协同不足、评价无据等问题。

(摘编自《现代教育管理》2021年第9期  作者:聂劲松 刘春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