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赫拉利 :2050年的教育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编辑日期:2021-12-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今天出生的婴儿,到2050年刚30出头。如果一切顺利,这个婴儿可能到2100年还活着,甚至到22世纪还是个积极公民。我们到底该教这个婴儿什么,才能帮助他在2050年或者22世纪的世界里存活,甚至大展身手?

一、不是灌输信息,而是教他判断信息

目前有太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然在于灌输信息。这在过去说得通,但在21世纪,我们被大量的信息淹没,而审查机构甚至都没有去阻挡信息的打算,反而忙于散布错误的信息,或是用不重要的事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在这样的世界里,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学生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

二、不应该看重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

除了强调提供信息,大多数学校也过于强调让学生学习一套既有的技能,例如用C++语言写计算机程序、识别试管中的化学物质或是要外国人学着讲中文。然而,我们并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我们也不会知道人类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我们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语言编程、学说中文,但可能到了2050年,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也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

那我们该教什么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

说得宽泛一点儿,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类不只需要发明新的想法和产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三、不连续性时代,需要不断重塑自己

如果某个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听起来像是一部科幻小说,那么他很可能是错的。但如果某个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听起来一点儿都没有科幻小说的意思,那他肯定是错的。虽然我们无法确定细节,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未来的重大改变,很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架构,让“不连续性”成为最显著的特征。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你先在第一阶段累积各种信息,发展各种技能,建构起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定的身份认同,如:学习怎样让水稻长得更好,怎么和大城市贪婪的米商谈判,以及怎样解决和其他稻农之间抢水抢地的问题。

在人生的第二阶段,你依靠累积下来的技能闯荡世界、谋取生计,贡献社会。当然,就算到了50岁,你还是会在种稻、谈判、处理冲突这些事情上学到新知,但都只是对已然千锤百炼的能力做点微调而已。

但到21世纪中叶,由于改变的速度加快、人的寿命延长,这种传统模式将无以为继。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我是谁会变成一个比以往更加紧迫也更加复杂的问题

21世纪,稳定会是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还想死守着稳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观,世界只会从你身边嗖的一声飞过,把你远远抛在后面。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点儿用(不只是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就需要不断学习、重塑自己。

等到改变成为新常态,个体或人类整体过去经历的参考标准都只会慢慢降低。无论是作为个体或整体,人类都将越来越多地面对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事物,比如超高智能机器、基因工程改造的身体、能够精确操控自己情绪的神奇精妙算法、急速袭来的人工气候灾难,以及每10年就得换个职业的需求。

想在这样的世界过得顺风顺水,需要心态非常灵活、情感极度平衡。但麻烦的是,教孩子拥抱未知、保持心态平衡,比教他们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要困难许多

四、认识你自己:不要被算法操控

过去,听大人的话会是个相对安全的选项,因为在当时,他们确实懂那个世界,而且世界的变化并不快。但21世纪不一样。变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你永远无法知道,大人告诉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所以,到底你可以依赖什么呢?也许是技术?这个选项更冒险。技术可以带来许多帮助,但如果技术在你的生活里掌握太多权力,它就可能把你当作人质,走向它想达到的目标。

那么,你该依赖自己吗?在《芝麻街》或是迪士尼以前的电影里,这听起来可能是个好主意,但这个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成效并不大大多数人就像《头脑特工队》里的莱莉,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打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很容易遭到外部的操控。因为这些声音反映的总是国家的政治宣传、意识形态的洗脑手段和商业广告的殷殷召唤,更别提人体生化机制本来就有缺陷。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于是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等到可口可乐、亚马逊、百度或政府知道怎样触动你的心弦,按下你大脑的开关,营销专家和你内心之间的区别是否还那么容易看清?

面对这项令人生畏的任务,你必须下定决心,了解自己这套操作系统,要知道自己是什么、希望在人生中达到什么目标。认识你自己,这是几千年来先知和哲人言者的建议。而到了21世纪,这个建议的迫切性更是前所未见,因为现在已经不是老子或苏格拉底的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可口可乐、亚马逊、百度和政府争先恐后,都想非法侵入你。不是侵入你的手机、你的计算机,也不是侵入你的银行账户,它们想黑进的就是,以及你的生物操作系统。凭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你的了解只会越来越深。而等到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就能控制你、操纵你,而且你无力抵抗。到头来,这就是个简单的经验问题:如果算法确实比你更了解你身体内部发生的一切,决定权就会转到它们手上。

当然,也有可能你很高兴把所有决定权都交给算法,相信它们会为你和世界做出最好的决定。但是,如果你还想为自己的存在、为人生的未来保留一点儿控制权,就得跑得比算法、亚马逊和政府快,在它们之前就认识你自己。如果要跑得更快,就要轻装上阵,把过去的所有幻想都放下,它们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教育思想网微信公众号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