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点摘选

编辑日期:2022-02-28 作者: 阅读:1
【字体:

    安徽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安徽省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教育强省贡献更大力量。

    (二)目标与原则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制度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九大主要目标,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对外开放、教育信息化、教育治理等方面。

    《规划》提出六大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优先发展,坚持对外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二、主要内容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强化理论武装体系,完善学科教学体系,健全日常教育体系,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健全教材工作体系。

    二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健康教育,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

    三是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学校实施、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二)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切实减少超大规模学校,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

    二是构建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总体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推动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转变。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机制,鼓励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与联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推行“互联网+培训”,打造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三是构建结构更加优化的高等教育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引导高等学校在各自的类型和定位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完善高等教育分类标准体系和高校分类评估体系,促进高等学校类型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加强在基础前沿、重点战略、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组建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引进省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来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中科大、合工大、在皖科研院所和中央企业与省属高校在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创新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共建共享。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高校专业结构优化和内涵提升。探索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高校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积极争创国家级“一流课程”和“一流本科专业”。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推动高校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完善高校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

    四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探索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分转换为普通高等学校课程学分。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鼓励学校、教师、学习者和社会共同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鼓励开放大学与高水平大学合作,鼓励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依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保障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鼓励、引导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全面实施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师生的同等权利。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范有序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和退出机制。加快发展教育服务新业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体验中心,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

    (三)提升教育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

    一是加快健全高校创新体系。加快创新人才系统培养和开发利用。强化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对省属高校立项建设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支持。全面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推动高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二是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加大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推动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新格局,完善“一市三省”教育发展会商机制,推动信息共享、资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用。深化与港澳台的教育合作交流。

    三是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鼓励优先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对填补我省专业空白点、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重要贡献的新兴学科专业。支持高校围绕制造强省、质量强省、网络强省、交通强省、数字江淮建设和“三重一创”建设,积极申报目录外专业。支持高校开展专业学院建设。支持应用型高校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急需领域,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在医学院校建设若干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四是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开展具有安徽特色的“一校一国”深耕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在安徽自贸区适当放宽办学主体和办学模式限制,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提升来皖留学生源质量,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积极推进与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支持优秀青年师生参加国际志愿服务和国际合作项目。

    (四)强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供给

    一是建设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高水平教师培养体系,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提高教师待遇。

    二是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推进网络化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服务。

    三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建立健全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等。

    四是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完善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机制。推动教育经费支出重心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结构优化转移,从硬件设施建设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转移。

    (五)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六)完善规划落实机制

    健全规划责任分工和工作协同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动态调整和督查问责机制,加强规划执行跟踪与反馈,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政策解读:《规划》围绕加快安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这一目标,分析我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四大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方向。在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方面,要实现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接受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分类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双一流”建设实现重大进展,高等教育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需保持在50%以上。此外,强调引导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并将“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重点建设8所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专业,9所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品牌应用型专业,提升高校服务支撑“三地一区”建设能力。

(摘编自《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