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信息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为三部分:2021年工作回顾、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报告提出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报告提出九项工作任务:一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五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六是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七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八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报告中涉及教育领域的相关表述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专门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发展在线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上述表述透露出三方面信息:
一、彰显人民至上的教育核心价值观
关于教育公平的表述中,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之后,更加明确“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进一步凸显了适龄儿童中的重点群体,更能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此外,对于“专门教育”的强调,更加明确了每一个教育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质量都要得到保障,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体现对教育的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
报告强调“发展在线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在线教育将推动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加畅通。
在关于民办教育的表述中,明确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体现了中央对民办教育的全面认识和公平对待,让民办教育者有更大热情和更多信心发展民办教育。
对于职业教育,强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工作重点。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发展不仅需要体系上有变化,而且在体制、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要改革。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报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前后呼应,突出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明确构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格局
关于教育领域的表述中,高等教育的任务占据了较大篇幅,进一步体现了中央对高等教育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期待和重视。强调“优化高等教育布局”,这不仅是新发展格局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全新要求,更体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即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设置和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重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优化层次类型与学科专业布局,需要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探索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机制。近年来,中央提出要加强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行业特色院校发展。高等教育要通过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新需求,提升教育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优化空间区域布局,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
(综合参考来源:中国政府网、一读EDU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