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解读: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
一、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形成宏大格局
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强调,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三大战略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一是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强调,教育、科技、人才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破“五唯”,强调贡献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提升胜任未来的能力。同时,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整体谋划、统筹协调能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建立大教育、大科技、大人才观,形成宏大格局,为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和发展优势。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闵维方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这一战略“先手棋”。优先发展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教育的需求,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水平,更有效地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为实现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授张志勇表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刻认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一是从基础性支撑作用看,通过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可以大力造就共同富裕之生命主体。二是从全局性支撑作用看,通过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三是从战略性支撑作用看,通过加快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可以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战略性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把握本质,聚焦关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指出,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建设,只有时刻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价值引领,才会始终有自己的“根”和“魂”。报告在回顾新时代十年发展成就时提到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新征程的教育发展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在让人民满意方面有新的、更大的实质性进展。
张志勇认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八个特征:一是人民性。从教育理念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更加包容的教育发展之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二是适应性。从教育规模和质量看,必须更好适应和满足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协调性。从教育结构看,各级各类教育、区域教育和城乡教育必须实现协调发展。四是现代性。从教育的特质看,必须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创新开放的教育,是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教育。五是高水平。从教育资源配置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以高水平的教育资源配置为前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两个方面。六是强约束。从教育运行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自身运行,必须接受教育制度、教育规律、教育科学的约束。七是有活力。从教育状态看,高质量教育体系本质上是一个具有高度自组织特性的教育有机体,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到高度尊重,创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八是高效益。从教育产出看,要追求教育投入的高效益、学生发展的高质量。这里,所谓学生发展的高质量,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健全,具有创新创造活力的一代新人。
(综合摘编自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