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年度十大事件
一、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事件回顾: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产教融合这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作用。报告中提到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并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进一步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绘就了美好蓝图。
解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都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其地位和作用将愈加凸显。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提到四个关键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呼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优化类型定位、增强适应性成为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
二、进一步扩大职业本科教育
事件回顾:2月23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强调2022年,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期,明确了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和总体思路。
解读:2022年职业教育工作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任务,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三个文件,突破五大重点: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中有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打造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工作闭环。就职业本科教育而言,目前我国有32所职业本科院校,在校生12.9万人,2021年招生4.1万。为确保实现到2025年本科职业教育的规模不低于10%的发展目标,需要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力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修订
事件回顾: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共八章六十九条。
解读: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强调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按高质量发展路径稳步推进职教本科教育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地参与职业教育。新职教法的主要亮点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位,二是明晰了职业教育定义范畴,三是凸显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四是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层次,五是优化了职业教育的构成体系,六是融通了职业教育的成果证书,七是强化了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八是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形式方式,九是平等了职业教育的机会待遇,十是强化了职业教育的法律权益。这对于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新版职业分类大典公布
事件回顾: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版大典包括大类8个、中类79个、小类449个、细类(职业)1636个。
解读:此次修订是继1999年颁布首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以来的第二次全面修订。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增加了法律事务及辅助人员等4个中类,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小类,碳汇计量评估师等155个职业(含2015年版大典颁布后发布的新职业)。具体来说,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制造强国和依法治国等要求,专门增设或调整了相关中类、小类和职业。与此同时,根据实际,取消或整合了部分类别和职业。
五、《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发布
事件回顾:8月20日,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教育部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白皮书介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范式。
解读:白皮书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中职学校招生488.99万人,在校生1311.81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35.08%、33.49%。职业本专科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总数分别占全国本专科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5.60%、45.85%。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年均增长8.6%。历经十年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
六、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发布
事件回顾:9月,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以下简称《简介》)。新版《简介》展现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最新成果,覆盖新版专业目录全部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的1349个专业。其中,中等职业教育35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744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47个。
解读:新版《简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法新要求,全面展现了职业教育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素和环境要求,填补了职业本科专业简介的空白。新版《简介》立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体现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区别与关联,更新了职业面向、拓展了能力要求、更新了课程体系,增列了实习场景、接续专业、职业类证书等,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专业适配产业升级的响应速度,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七、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事件回顾: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稳定增加,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
解读:《意见》明确了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了体系性、纲领性的强化,标志着我国对于技术工人的培养、使用、奖励等的基本制度框架和政策框架已经形成。
八、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事件回顾: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决定联合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专项培养计划”)。提出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解读:专项培养计划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遴选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
九、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有明确要求
事件回顾: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制定并印发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形象。
解读:《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和政策供给,使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同时,明确了改善办学条件的五项重点任务: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为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提供具体指导。
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事件回顾:12月27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意见》部署了三大战略任务: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设计了五项重点工作: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解读:《意见》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新主张,即:第一,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第三,职业教育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更加注重支撑新发展格局。第四,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更加注重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第五,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参与。《意见》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发展理念的问题,即如何看职业教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真正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发展路径的问题,即如何干职业教育。要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规律,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以推进职普融通为关键点,以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需求驱动、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塑职业教育生态。三是主体责任的问题,谁来干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彻底扭转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综合参考来源:教育部网站、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