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径:强国建设 路在何方

编辑日期:2023-08-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关键词1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

  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发挥好高等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龙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建设好高等教育、发挥好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走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

  一是在教育价值观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认识高等教育对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发展的全面价值,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和支撑作用。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形成与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需求多样化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标准体系,满足日益丰富的社会需求和不断提高的公众期待。三是在教育功能上,促进适应未来发展、满足终身学习需要的高等教育功能再造,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四是在教育手段上,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增强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五是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自主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关键词2: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龚旗煌(北京大学校长):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当前,国际竞争形势更加复杂,国家发展对基础研究的需要十分迫切。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第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第二,要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正循环。第三,要建立与科学发展规律相适配的投入机制和评价机制,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第四,要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为国家基础研究骨干网络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第五,要发挥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界、科技界在基础研究领域和人类共同面临问题方面的交流合作、协同攻关。

  关键词3人才培养

  邓卫湖南大学党委书记):着力培养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

  培养经世致用领军人才,培根铸魂是根本。思政工作是铸魂工程,包括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价值塑造3个方面,三者依次递进。改进思政工作,应突出思维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世界大势、思考中国大政、抉择人生方向的能力,进而自觉实现价值塑造。

  培养经世致用领军人才,综合交叉是基础。有必要重塑大学课程体系、知识体系、专业体系和组织体系,以政策牵引高校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和院系“各自为战”的人才培养圈层,继续加大对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课程、交叉课程的支持力度,推动课程的综合化、项目化、前沿化,构建起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经世致用领军人才,产教协同是重点。一是推动构建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体,打通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信息、人才和资源循环;二是在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遴选中,更加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考核,推动构建卓越学术与卓越教学相融通的协同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扩大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改革试点覆盖面,激励更多高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经世致用领军人才,机制改革是牵引。以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投入机制、评价机制、科研机制、人事机制等改革,同时加强教育系统内部政策项目间的协同,形成顶层设计下协同推进的综合改革体系。

 

 

  关键词4强教先强师

  杨志成(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督学):深刻领会强教必先强师的战略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明确了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性。一要深刻领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要求,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强师队伍。二要深刻领会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战略布局要求。三要深刻领会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战略环境要求。四要深刻领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战略关键要求。五要深刻领会强师是教育、科技、人才相互支撑、内在一致的战略环节要求,构建以强师计划为关键环节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相互支撑的强师建设体系,实现强师支撑强教的战略循环。

  关键词5思政教育

  许涛:(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以高质量高校思政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高校是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培养高水平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生命线。深入把握高校思政教育规律。将思政工作规律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领域。将教书育人规律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将学生成长规律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全周期。开创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信仰建设。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思想性、学术性、实践性相统一。培育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6人工智能

  熊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一是助力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四个面向”,准确发现教育现有水平与教育强国目标之间的差距,主动超前布局、合理资源分配,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二是助力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利用人工智能创新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三是助力教育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社会环境和生态,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7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

  程斯辉(湖北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植根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现有教师与后备教师的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以“强”师为关键二是继承弘扬人才培养等优秀教育传统,在建设教育强国中以“强”人为根本三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多元化办学的优秀教育传统,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以“强”校为基础四是鼓励支持教育工作者对中华优秀教育传统进行当代实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以“强”创新为动力

 

 

 

  关键词8:国际交流

  王定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提升国际教育交流合作质量

  一是认真研究国际教育新态势。关注全球性的教育问题,加强对国际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应当以全球视野、中华民族情怀以及现代治理精神了解国际教育新情况、新事物。二是科学谋划中国教育新举措。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时,应当形成战略思维,体现外、特、精、通,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维度。造就一批又一批熟悉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三是统筹做好留学教育新布局。大力塑造“留学中国”品牌,积极引进海外优质资源,扩大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此同时,将中国思想、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介绍分享给世界。四是迅速提高全球治理新本领。教育应当承担起价值反省与重建的责任。五是有效讲好和平发展新故事。

(综合参考来源: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